春节刚过,内蒙古蒙草生态集团(以下简称“蒙草”)“西藏藏草生态研究院”筹备组的科研人员又打起背包,奔赴西藏,继续西藏植物资源调查与种质资源采集工作。生态修复到哪里,研究院就先建到哪里,这是蒙草在全国筹建的第十三个研究院。
据介绍,蒙草以科技手段驯化乡土植物,修复生态环境。近年来,蒙草在草原生态修复、荒漠化治理、土壤修复、矿山修复、城市废弃地修复等多个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并将种子繁育、加工以及生态包等产品应用于实际的生态修复中。
以乡土植物修复生态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调研,考察了蒙草抗旱植物研究院。
位于和林格尔新区的乡土植物博物馆,陈列着蒙草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在这里,石竹、北葱、二色补血草、山韭、盐爪爪等数百种本土“野花野草”已成为生态修复的新品种。大青山前坡240公里生态修复、乌海矿区恢复、白云鄂博矿山公园等大型绿化项目,也成为蒙草驯化新产品的平台。
近年来,蒙草在乡土植物科研领域累计投入8亿元,建立起13个专业类生态科研机构和相应种质资源库,围绕水土气、人草畜、微生物等影响生态环境的核心元素进行收集统计、研究分析。
经过20余年的积累和实践,蒙草建起“土壤大数据”和“种质资源大数据”,收集乡土植物种植资源近2000种、3000余份,植物标本2800余种、2万余份,土壤样本近40万份。仅在内蒙古地区就采集近2000万个区位点进行乡土植物资源监测,基本覆盖整个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地区。
种业科技与生态修复并举
据蒙草创始人王召明介绍,蒙草以国土绿化视野看发展、以生态产业思维求创新,已明确建立了“生态修复、种业科技”两条业务线。
驯化乡土植物,修复生态,是蒙草的核心竞争力。结合研究体系和大数据平台,蒙草细分市场、做深科研,扩展出专业型的公路道路边坡类公司、土壤修复类公司、矿山修复类公司、草原生态修复类公司、盐碱地改良研究与修复公司、沙漠生态修复公司、工业废弃地修复公司等,将科研与业务发展相结合,深耕生态修复板块。
同时,蒙草运用“种质资源大数据采集+土壤大数据分析”等方法,提出“育繁推一体化”的草种业发展战略,打造“植物科研+技术输出+种业基地+草种生产加工+草种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模式。按照客户需求,蒙草推出实用性强、操作便捷的生态种子包产品,针对不同地域的不同特点,实现造花海花田,造缀花草原,并通过飞播修复、矿山修复和道路护坡绿化来治理草原、沙地与沙漠。
蒙草通过深度挖掘植物的耐践踏、节水、易管理等特性,组建运动草公司,主打天然运动草坪,在北京和内蒙古建设繁育基地。2017年蒙草承建国安金冠·国奥村足球营项目,国家北方足球训练基地运动场项目也在进场筹备之中,总结形成系列标准和技术。球场之外,运动草还细分出走路草坪等。
推进国际化合作
在草原、矿山、盐碱地、垃圾场、工业废弃地、戈壁、荒漠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修复及节水园林、生态景观建设、城市景观建设和运营中,蒙草的“生态土办法”及多项企业标准正逐步成为行业标准。
依托草产业和生态修复的科研实力,蒙草的生态修复技术正围绕草原向沙地、矿山、盐碱地、城市生态等多种环境治理修复延展,在新加坡、蒙古、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建立起生态修复科研及种业合作关系,在国际上积极推进生态修复业务。
蒙草数据平台可以集成某一地区近几十年以来的水土气、人草畜、微生物等生态关键因素指标数据,真正做到用数据力量实现精准生态治理,让科技成果惠及每一方生态、每一户居民。
争当生态排头兵
“我们不能满足于内蒙古的生态修复成果,要主动承担起国家西部地区的生态修复任务。”王召明说,“生态修复的前期投入很大,但我们更注重的是社会效益。”
蒙草通过“草产品、草原生态、草产业运营、草生态资本”,规划在生态修复、种业科技、产业并购等方向分解和推进,努力打造草种业的第一品牌、草原生态修复的第一品牌、运动草坪第一品牌,最终搭建并实现“草原生态产业运营平台”。
2017年,蒙草社会用工430万人次,供应链合作企业5000多家。以内蒙古为样板,蒙草将生态智慧复制成“藏草(西藏地区)、疆草(新疆地区)、秦草(陕西地区)、青草(青海地区)、滇草(云南地区)”等事业群。
(人民日报2018年2月28日第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