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内蒙古 » 正文

全球报道:贫困户吃上“旅游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3-02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来到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赛马场,只见厚厚的积雪给草原披上了一件“银装”,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色。炊烟下,扎兰森尼玛开办的家庭牧户游营地映入眼帘。虽然这个季节是旅游淡季,但前来体验鄂温克民族风情的游客仍

来到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赛马场,只见厚厚的积雪给草原披上了一件“银装”,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色。炊烟下,扎兰森尼玛开办的家庭牧户游营地映入眼帘。虽然这个季节是旅游淡季,但前来体验鄂温克民族风情的游客仍然络绎不绝。

家住辉河苏木乌兰托格嘎查的贫困户索米亚如今也是这个营地的一员。之前,他因患脑出血失去了劳动能力,加上还要供养正在读大学的女儿,生活极其困难。在营地,他主要负责看管牛羊,干点简单的杂活儿,每个月能领到2000多元工资,女儿查苏娜放假时也会来这里打工赚钱。“在这儿打工不光有工资,包吃包住,年终还能拿到5000元的合作社分红,让我们真正看到了脱贫的希望!”索米亚说。

2010年,扎兰森尼玛成立了银阿木吉畜牧业牧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畜牧业和家庭牧户游,经过几年努力,建成了辉河苏木规模最大的旅游景点。自己富起来的同时,他还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加入进来,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根据每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合作社给他们安排了不同的岗位,有当服务员的,有专门制作奶食品的,还有负责放牧的。这个季节需要的人手少,目前在我这儿打工的有5个贫困户,夏季旅游旺季时能达到10多个。”扎兰森尼玛说。

近年来,鄂温克族自治旗创新“旅游+”模式,结合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将旅游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紧密结合,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贫困群众通过参与旅游业发展增加了收入。伊敏苏木毕鲁图嘎查的包玉柱就是在“旅游+”扶贫模式中尝到“甜头”的贫困户之一。凭借住宅紧挨公路的优势,2016年夏天,包玉柱搞起了家庭牧户游,“第一年,当地政府帮我建了3个包,有了些收入后,我自己又新建了1个包,养了30多只羊和10多头牛。我还加入了伊敏苏木毕鲁图嘎查畜牧业合作社,算上每年的6660元分红,现在一年纯收入能达到3万多元,日子是越来越好过啦!”包玉柱一边喂羊,一边满足地对记者说。

“通过开展摸底调查,并对贫困户进行考察走访和逐一筛查,综合全旗旅游资源及贫困户意愿,确定5个苏木乡镇共36户95人为旗里旅游产业扶贫对象。”鄂温克族自治旗扶贫办副主任杜晨说,根据各苏木乡镇实际情况和旅游业发展需求,“旅游+”模式又具体分为“嘎查两委+合作社+旅游驿站”“旅游+党支部+贫困户”“旅游+合作社+贫困户”“品牌牧户游+贫困户”“旅游+便利餐饮+贫困户”“牧户游+贫困户”6个具体模式,做到了精准扶贫。截至目前,该旗参与旅游产业的贫困户接待游客达到5800余人次,贫困户从旅游业获得的直接收入达9.2万余元,户均收入2787.87元。(李晗)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