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内蒙古 » 正文

全球报道:打赢脱贫攻坚战用感恩心带领乡亲闯出致富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15  来源:内蒙古日报
核心提示:四月的扎赉特旗巴彦扎拉嘎乡温都尔村,上千亩杏花漫山遍野竞相绽放,一片粉红。陈建钧的乌鸡养殖孵化专业合作社就掩映在这片杏林

四月的扎赉特旗巴彦扎拉嘎乡温都尔村,上千亩杏花漫山遍野竞相绽放,一片粉红。陈建钧的乌鸡养殖孵化专业合作社就掩映在这片杏林中。此时,正在紧张建设的孵化场和即将到来的社员分红大会,让身为理事长的陈建钧忙得脚不沾地。

“从小吃村里的百家饭长大,家乡的一切都挂念在心。带领村民尽快脱贫致富,回报乡亲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30多年前,陈建钧就出生在这个小山村,由于家庭困难,他的初中学业是在爱心人士资助下完成的,这让他从小内心就种下了一颗感恩的种子。

“我的根在农村,返乡创业更能体现自身价值,尤其在外打工看到大城市的人对原生态安全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我触动很大。”陈建钧说,虽然我们是国家级贫困旗,但是家乡有的就是天然的青山绿水原生态,每年过年回到村里,看到坐拥丰富资源的家乡却发展依然滞后,就萌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如果能把家乡的原生态产品变成城市里紧俏的商品,那脱贫致富就不是梦想。”

“村子林地资源丰富,在发展林下经济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是由于年轻人都出去打工,留在家里的多是儿童和老人,3000多亩林地白白荒着,几乎没有任何效益。”温都尔村党支部书记姜立平说,2015年的春节,在深圳工作的陈建钧又一次返乡,站在杏树林边,敢想敢干的他现场就定下了要建立合作社养殖生态鸡。

经过调研,陈建钧发现周边地区发展笨鸡养殖的的合作社很多,乌鸡养殖却是空白。于是,他立刻联合家乡9位返乡青年出资承包300亩闲置杏树林,申请成立了兴安盟地区第一家乌鸡养殖孵化专业合作社。短短2年时间里,他注册了“草原鸿德”和“绿蚂蚱林地鸡”商标,养殖规模从最初的乌鸡1万只、笨鸡5000只发展到了共3万只。

“我宁可自己少挣点,也不能让跟着我干的贫困户不挣钱!”为了让家乡的贫困户共同受益,陈建钧采取合作社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品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标准、统一销售、分户饲养的“七统一分”模式带动贫困户饲养,进入产蛋期再由合作社收购鸡蛋和种鸡。“我们为4个乡镇126户贫困户免费发放200只鸡雏,然后按照80元一只乌鸡、2.5元一枚鸡蛋的价格进行回收,确保他们户均增收5000元至2万元。”

贫困户周淑清的院子里,一只只体肥毛亮的乌鸡正在悠闲觅食。“小陈是个有情有义的好孩子,致富不忘乡邻。有爱心,做事也踏实,大伙跟他干有信心。”对于陈建钧的付出和努力,周淑清和乡亲们都赞不绝口。今年周淑清手头宽绰了不少,买得起新衣服不说,还隔三差五去商店里买点水果,而这一切,都是陈建钧给她们带来的。“去年养了300只乌鸡,我们只负责喂养就行,别的啥也不操心,轻松收入了1万块钱,村里老百姓对这个产业都很认可。”

“利用家乡杏树林下特有的绿蚂蚱+谷物粗粮喂食散养的乌鸡、土鸡以及产出的鸡蛋,满足了当下人们对食物品质和营养的要求,市场反响非常好。”陈建钧告诉我们,现在合作社的鸡肉和鸡蛋供不应求,今年还走进了北京市场。

身为共产党员的陈建钧主动扛起带领更多村民致富的责任,自筹5万元在合作社成立了“田间学校”,在扎赉特旗就业局的支持下举办了16次社员养殖专业技术培训班,邀请来了畜牧、电商、市场营销等领域专家授课。此外,还经常带领村里的年轻人参加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激发他们创业的意向。

姜立平介绍说,现在合作社有核心成员18人,发展社员160户,带动返乡青年16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去城里打工,回到家乡发展。

对于合作社下一步的发展,陈建钧的心里已经勾勒好了蓝图。再有半个月,新一批的乌鸡雏又要开始发放。今年,他的合作社共承担了12个屯的产业扶贫项目,打算带动贫困群众300户。“我的事业刚刚起步,我要把乌鸡发展成为这个村子的支柱产业,打造一个乌鸡养殖示范村,另外还要试点中草药养鸡,打绿色生态品牌,让父老乡亲都过上好日子。”他细数着今年的计划。(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胡日查 高敏娜)

(责编:刘泽、张雪冬)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