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邯郸记者 陈正
5月15日晚,为纪念从邯郸成安走出的人民音乐家王玉西诞辰90周年,河北省音协、河北省社会音乐研究会和成安县委、县政府联合举办了《纪念“人民音乐家”王玉西诞辰90周年音乐会》。音乐会上演出了王老的经典作品。
幼遇名师,在战场创作战斗歌曲
1928年,王玉西出生在河北成安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幼酷爱音乐。上小学时与懂音乐的吴兴老师结成“忘年交”。
吴兴老师除了指导王玉西音乐之外,还经常给他讲述革命道理。1945年,王玉西正式参加革命,那年他17岁。
1952年3月,中国音协组织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十余位曲作者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体验生活,创作歌曲。王玉西积极报名并被批准。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他深入到志愿军基层连队、战地医院、防空坑道,采访英雄人物,和指战员们打成一片。
在战地,王玉西先后创作了《汽车运输兵之歌》《防空哨之歌》《高射炮兵之歌》等战斗歌曲并亲自教战士学唱。在漆黑的夜晚,防空洞里不时传出战士们的歌声,一腔腔热血被歌声燃起熊熊怒火。
开会间隙,创作出《社员都是向阳花》
1956年河北省群艺馆成立,28岁的王玉西被任命为副馆长,主要抓业务,包含音乐、戏剧、舞蹈、美术和《俱乐部》编辑部。鉴于河北是一个农业大省的特点,王玉西坚持把工作重点转向农村,大力倡导为农民写歌,繁荣农村群众文化。
4年时间里,王玉西几乎走遍了河北所有的县。一次,王玉西在沙河县遇到在此体验生活的华北联大老同学乔羽,二人共同创作了一首《沙河谣》,一时风传全县。
1960年,王玉西调到河北省歌舞剧院,担任副院长兼党支部书记。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搞创作。王玉西的成名之作《社员都是向阳花》(张士燮词)就是他在天津开会期间,利用国庆放假的间隙创作而成。
因为酝酿已久,那天歌曲很快写出。王玉西清唱后感觉不错,但还想尽量完善,便邀请几位宾馆内不忙的服务员试唱。服务员们一开始担心学不会唱不好,可王玉西没教几遍便常熟了,而且越唱越好,都夸赞这首歌好听又好唱。
根据现场试唱效果,王玉西做了少许修改就把歌投给了《歌曲》编辑部,没想到一下火遍全国。歌唱家王昆、郭兰英都唱过此歌,各行各业的人也都在唱,可以说是老少皆宜,雅俗共赏。
“易唱易学,农民们才喜欢唱”
王玉西另一首经典作品叫《李双双小唱》,谈起创作初衷,王玉西表示,“给农民写歌,就得充分表达出他们的感情,悦耳动听,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易唱易学,他们才喜欢唱。”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于淑珍曾谈起一桩趣事:一次周恩来总理听其唱完《李双双小唱》后半开着玩笑说:“小于呀,你怎么少唱一段呀,可不许偷懒呦!”于淑珍回忆,其实是怕耽误总理的时间,有意少唱了一段,没想到总理对这首歌这么熟悉。
1964年,《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同时发表了《社员都是向阳花》等数首歌曲,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权威媒体第一次向全国推荐歌曲。
家风严谨: “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王玉西一生艰苦朴素,从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对子女的要求也十分严格。
1988年,因母亲病重,王玉西的大儿子准备将工作从保定调到石家庄,河北省广电厅音像出版社一位领导表示,社里正缺年轻干部,可以考虑将其调入。儿子回家征求父亲意见,却遭到了坚决反对。“你绝对不能到这里来,这是我管辖的部门,你绝不能沾光。”
1988年5月15日是王玉西六十大寿,全家人第一次为他举办生日联欢会。王玉西回忆一生,鼓励儿孙们诚信做人、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当官不当官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回忆起父亲当日的言语,王玉西的小儿子王为民数度哽咽。
2009年3月28日晚20时许,王玉西永远地告别了他疼爱的儿女,告别了他热恋的燕赵大地,也告别了他一生追求的音乐事业。
“我留给你们的物质财富极为有限,但我留给你们的精神财富是用之不尽的。”这是王玉西留给所有子女的临终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