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豫楼高耸,古庙森严,质朴沧桑,被古建筑学泰斗罗哲文誉为“中华民居之瑰宝,雉堞高城郭峪村”。走在那些灰暗破旧的门楣或残垣断壁处,扑而面至的历史气息以及难以磨灭的沧桑韵味深深打动了我,独自走着,像走在我一个人的故城。
雉堞 [zhìdié]
释义: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也泛指城墙。
怎么住
村民在集体修建的别墅楼内成立了金圪坨农家乐,可以为前来旅游的游客解决住宿。
吃什么
如果你想品尝当地农家特色菜,农家乐的主人会热情地招待你。阳城烧肝、山野菜都是当地的特色。村内还有各种农家绿色餐馆,保你一享口福。
玩什么
登城墙,观赏豫楼、汤帝庙、陈氏花园、陈氏十二宅、王家十三院、老狮院、小狮院等古宅。特别提醒,目前景区无门票哟!
特约撰稿 朱秀坤
蜂窝城墙可驻军
从晋阳高速北留收费站往前行驶1公里,就是山西阳城县的郭峪古城堡,太行山麓一座唐初建置的城堡式村落。
远远望去,郭峪古城堡依山傍水,城墙雄伟壮观,城内民居古朴典雅,就像是一幅巍然的古城堡画卷。绵延不绝的沁河,在其下静静地流淌着。
一脚踏进清清静静的郭峪村,仿佛一下子踩进了时光的洪流,穿越到了一部泛黄的旧胶片里,甚合我意。
眼前就是一座200多米长的城墙,残破,苍凉,但蓝天下雄姿仍在,恢宏依旧。我知道,当初肯定不是这样的,那该是包围了整座村落,庇护全村人安宁、固若金汤的一座城池。只是世事沧桑,当年的风华不再,唯有一孔孔窑洞还有城墙上的雉堞无声地叙说着曾经的荣光与辉煌。
郭峪村建于唐代,因附近藏有丰富的煤铁资源,自古就是富庶之地。明崇祯年间,兵匪草寇接连进攻阳城的富裕村寨,为避乱自保,经营铁器生意的巨商王重新牵头,主动捐银7000余两,仅10个月时间,就建起了一座高12米、长1400多米、面积达18万平方米的城堡,“计高三丈六尺,计阔一丈六尺,周围合计四百二十丈,列垛四百五十,辟门有三,城楼十三座,窝铺十八座,筑窑五百五十六座,望之屹然干城”(《豫楼碑墙记》)。如此坚不可摧的城墙,分明就是郭峪人为自己建立的钢铁长城,谁敢来犯,坚决把他消灭光。更绝的是,城墙内建有三层共六百多眼窑洞,密密麻麻酷似蜂窝,故称“蜂窝城”,一来驻军,二来储物,两全其美。
那天,淡黄的阳光照在城墙上,越发显得暗淡与苍凉,脚下的石块让时间磨洗得全没了棱角,我把双手抚在城砖上,浑如搭着历史的脉搏,依稀还能听到当年的厮杀与马蹄,信步攀上城楼,放眼一望,似乎又看到旌旗猎猎,刀光剑影。独自走着,像走在我一个人的故城。彷徨在灰黄的城墙下,从景阳门到永安门又到拱辰门,在凄清的背景下都能听到自己冷冷的脚步声,作为一名游客,真的感觉太奢侈。
巍峨豫楼有暗道
豫楼,又是郭峪古村的标志性建筑,长15米,宽7.5米,高七层33.3米,底层墙厚2米,随楼层递高逐级递缩,直至第七层,墙厚0.8米。楼下有地下暗道,分别通向王家十三院和城外,一旦城门失守,豫楼就是第二道屏障。
豫同“御”又同“预”,前者是防,后者为备,如此守备森严的豫楼,就是一座军事防御和进攻的碉堡或瞭望塔,高居四合院落的中央地带,鹤立鸡群一般守卫着村庄的安宁。有意思的是,豫楼也是个“蜂窝楼”,可以住人。一层为半地下室形,均用2米长石条砌成,不仅有瞭望口、通风口、炮口、烟道等防御功能,还有供日常生活用的水井、石碾、石磨、灶台等生活设施,特殊时期不出豫楼照样不愁吃喝,吃光用光了,且还有地道直通城外呢,不能不令人叹服于古人的智慧眼光与深谋远虑。
这同样是富豪王重新投资兴建的。郭峪村正因为先后修筑了坚固的城墙与高耸的豫楼,辅以炮台、堞楼、瓮城、地道等,加之严密的防范举措,从此就成了一座攻不破的堡垒,无论战火纷飞还是大盗匪患,郭峪城安如泰山,毫发无伤。
豫楼是村里最值得观赏的古建筑,四墙平展,四角平直,数百年巍峨挺立,风采依旧。站在豫楼上,一阵清风吹过,四个檐铃叮当作响,一抹古意蓦上心头。眼前一望,郭峪古村、皇城相府及不远处的明代巨观白云观、无梁庙“文昌阁”尽收眼底。
提到庙,村里还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汤帝庙,创建于元朝,有六百年历史。庙内有一元代大戏台高达20多米,极有气势,乃国内保存不多的古建精品。
古朴民居韵味长
村里人不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挣钱去了,一些古宅还有人居住。一扇扇厚重的院门随意敞开,无论官宅民居,并不设防。细细一瞧,那些照壁、门楼、石柱、玉栏,真是精致,且古朴典雅,不只令人想到当初的富庶,更显现出不凡的精神气质。这与古村的深厚底蕴是分不开的,古时的郭峪不仅经济昌隆,亦是文风鼎盛之地,仅从明代中叶至清末时候,这座不过几百户的山村,愣是出了15位进士、18位举人,留下了“金谷十里长,才子出郭峪”的佳话。
最有名气的当然是陈廷敬的祖宅“老狮院”,皇城相府是陈家后来另辟的府第,陈家先辈及陈廷敬儿时可是住在“老狮院”的。门前台阶共七级,显示主人特殊的身份,因有两尊大石狮护院而得名,又附带好多小狮子,有趣的是,石狮口中被贴了红纸,怕它咬人不成?令人称奇的是,斗拱之下的院落门楣上,竟有三层书板,上刻七代九人的官职,昭示其煊赫与荣耀。只是岁月流走了曾经的辉煌,一位老妇闲坐在门前石阶上,这里已成了她的家,哪怕石狮的怒吼犹在,也只能归于无奈与缄默。
王家十三院内,前六院的主人曾经就是巨商王重新,他虽家财百万,住处倒也俭朴。后面的“恩进士”院却规模宏大,是他的侄儿王维时的住宅,石雕、砖雕都很精致,只是门前石狮不是无头就是断尾,实是可惜。
走走看看,村里的老人们就在院里、巷中闲坐,聊天,一派恬淡自足。
又有小狮院、侍郎寨、钟家大院、西部世泽院、张氏、范氏、卫氏等郭峪城内的名门望族,多数已剩下个名声,走进去,也就是一般的古民居而已。但是当我走在那些灰暗破旧的门楣或残垣断壁处,扑而面至的历史气息以及难以磨灭的沧桑韵味还是深深打动了我,这也许是人们爱到古村访旧的缘故吧。
如今有些影视剧也在郭峪拍摄了,但愿能带来更多的游客,不至于让我的心再被古村深刻的敝旧与透入骨髓的苍凉刺伤。
徜徉在这烙着传统文化印迹的古村落,穿行在一个个古朴的民居院落。它没有周庄、平遥等古村落人来熙往的浓厚商业味,但城墙、旧街、城门、角楼、古屋、青苔、枯草、阳光、栏杆、门窗、照壁等,都是那么和谐地组构。宅院深深,厅堂递进,门户层层,古风悠长,这些原生态的风景让我们沉醉,沉醉在清雅的诗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