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全球头条:人民日报整版探讨“坚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27  来源:人民网

二、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机制(适势求是)

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和使用的基础性环节。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人才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和发展,对做好人才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人才评价标准不一等问题,亟须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

健全人才分类评价机制

人才评价是否科学,首先体现在评价标准上。过去,我国人才评价标准缺乏科学分类,对不同类型人才“一把尺子量到底”,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学历轻能力、重资历轻业绩、重论文轻贡献、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对一线创新创业人才正向激励作用不足。

健全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是发挥好评价“指挥棒”作用的关键所在。由于人才的职业、岗位、层次不同,德、智、能、绩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也不同。要全面准确地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岗位被评价对象的状况,必须根据实际合理设置和使用论文等评价指标,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的问题。分类评价人才,重点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突出能力和业绩导向,按照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要求,建立以同行评价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注重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发挥多元评价主体作用。同时,丰富评价手段,采用考试、评审、考评相结合和考核认定、个人述职、面试答辩、实践操作、业绩展示等不同方式,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精准性,让人才评价真正成为引领各类人才成长的“风向标”。

人才涉及不同专业领域,有着不同层次和类型,评价主体的选择至关重要,这是落实人才分类评价机制的重中之重。我国人才评价还存在行政色彩较为浓厚、专业评价不足的问题。相关职能部门评价人才往往采用标签式、可量化的指标,如学位、论文、头衔等,这容易误导人才精力的投放。应在改进政府职能部门评价的同时,发展专业化人才评价机构。评价机构应建立高层次的人才评价专家库,坚持专业性和动态化:专业性是指评审专家应具有突出的专业能力和行业知名度、影响力;动态性是指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增减专家数量,优化专家结构,完善专家信息。

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人才的培养、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遵循规律就会事半功倍,违背科学就会事倍功半。中央发布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多年来,人才评价和使用脱节被认为是职称制度的一大弊端。这主要是由于人才管理部门管得过多,用人单位缺乏自主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造成“用的评不上,评的用不上”。对此,《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提高评审科学化水平”,强调要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合理界定和下放职称评审权限。这个主导作用是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体现,是要让用人单位有评审权、聘用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核心是放权放活,激发和增强人才活力,让人才放开手脚创新创造。应进一步推动人才管理部门简政放权,消除对用人主体的过度干预,建立政府人才管理服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清理和规范人才招聘、评价、流动等环节中的行政审批和收费事项。

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成长需要时间,才能发挥具有阶段性。在一个工作周期的起点,才能和成绩往往处于潜在状态;随着时间推移,才能和成绩逐渐显现出来;完成一个工作周期时,成绩与才能达到相对一致的状态。因此,对人才进行评价,时间上应选择在一个工作周期左右。还应看到,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周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工作任务越复杂、创造性程度越高,评价周期就越长。

加强人才评价环境建设

人才评价是在特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中进行的。外部环境指的是一定时期内由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构成的宏观环境。这些因素构成人才评价的大环境,从总体上影响人才评价的各个方面。内部环境包括评价工具体系、评价组织者、评价人和被评价对象。评价工具体系是指评价量表的设计、数学方法的应用以及计算软件的编制等。评价组织者是指评价政策的制定者、评价体系的使用者、评价活动的组织者、评价结果的处理者,其工作态度、工作水平、技术熟练程度等都直接影响评价结果。评价人是人才评价的主体,他们的态度、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评价结果。被评价对象是评价的客体,是被动因素,但其“自我防卫”行为常常对人才评价形成干扰。可见,人才评价是对评价环境非常敏感的工作,建立公平公正、常态宽松的评价环境是人才评价始终需要注意的问题。

善待失败、宽容失败是人才评价机制中的重要一环。原始创新能力不强,依然是我国面临的一大难题。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缺乏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导致在科研布局上过于强调短、平、快,对那些长、难、慢的项目重视不够、支持不足。“唯结果论”盛行导致一些科研工作者片面追求成功率,不愿意做原始创新。改变这种局面,需要综合施策。在人才评价方面,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类人才评价中,要对那些默默无闻的探路者给予充分肯定,起到“千金买马骨”的导向作用。

三、充分发掘人才资源宝库(思想纵横)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对于人才,习近平同志始终高度重视。早在担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期间,他就勇于解放思想,注重招贤纳士。担任党的总书记后,习近平同志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进一步强调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这样论述人才的重要价值:“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充分发掘人才资源宝库,关键是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带领全国人民进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正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力迈进。在这样的关键时期,人才资源更显珍贵,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尤其需要全党传承和弘扬重才爱才的优良传统,让人才资源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千条万条没有人才就是白条,千招万招不抓人才就是虚招,千忙万忙不重人才就是瞎忙。培养人才是最大的德,推荐人才是最大的义,用好人才是最大的功,应将人才意识始终装进头脑里、落实到行动上。对待人才,应高看一眼、厚爱一层,让人才倍感温暖、倍受鼓舞。在人才发展理念上,应加快从重视物质资本积累向更加重视人力资本积累转变;在人才发展治理上,应加快从重视政策规范向更加重视法律规范转变;在人才发展重点上,应加快从重视规模扩大向更加重视素质提升和结构优化转变,通过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积极参与全球人才竞争。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人才不是天生的,人才资源宝库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要靠精心培养和教育,需要重视积蓄和储备。可以说,充分发掘人才资源宝库,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要运用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从娃娃抓起,从教育培训抓起,从实践锻炼抓起,从探索人才成长规律抓起,做到该投入的不吝啬、该保证的不缺失。尤其要针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结构性不足矛盾突出、世界级科技大师缺乏、领军人才和尖子人才不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同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等问题,探索有效解决路径,使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不缺乏、不断档、不脱节,实现人才辈出、人才济济。

做好人才工作,应以大国风范、国际视野引才、用才,在大力培育国内人才的同时,积极主动引进国外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热忱欢迎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参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年来,从实施“千人计划”到全面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从降低人才绿卡申请门槛到成立国家移民管理局,越来越多面向世界的引智引才政策纷纷落地。前不久,上海向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6名外籍人才颁发了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北京中关村也有19位外籍人才以积分方式获得了在华永久居留权。可以预见,随着更多全球优秀人才在华落户,我国未来发展必将获得更为强劲的人才助力。

人才并不等同于全才,他们中很多人只是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高手或能人;识别人才,也不能全凭学历、论文、职称、资历等进行模式化对号入座。只要是以聪明才智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谋福祉,具有浓厚家国情怀和强烈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的人,都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只要是人才,都是国家的宝贝、民族的栋梁,不可求全责备,也不可简单论资排辈,更不能机械地用一把尺子衡量,而要因才施用、不拘一格,增强各类人才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激励他们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责编:白宇)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