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河南 » 正文

全球报道:租金涨得快 “黑中介”横行 租房,你被坑过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28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租金涨得快 “黑中介”横行 租房,你被坑过吗?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题:租金涨得快“公寓”尤其贵,“黑中介”横行收费

原标题:租金涨得快 “黑中介”横行 租房,你被坑过吗?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 题:租金涨得快“公寓”尤其贵,“黑中介”横行收费猫腻多——透视租赁市场乱象

新华社记者邓华宁、孔祥鑫、李金红

加上“公寓”两字租金就贵很多,明明已经签了租房合同,莫名其妙又被加收排污费、热水费……

记者调查发现,今年以来,房屋租赁市场出现租金上涨较快,长租公寓高端化等问题,消费欺诈、“黑中介”等乱象也屡禁不止。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在加大市场整治力度的同时,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出台配套扶持政策。

“公寓”比一般出租房贵,租金趋势性上涨

前段时间,北京万科翡翠书院自持租赁项目引起公众关注:90平方米三居室的月租金为1.5万元至1.8万元,如果一次性签订10年的租期合同,租金180万元起。而同一地段130多平方米的普通三居室的租金也不过8000元左右。

“现在哪有租客会去和房东谈10年一付?”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工作的杜晨对记者说,“10年合约锁死了自己,而且一次性拿不出近200万元只能去贷款,但租房贷款利息也挺高,还有可能刺激房租上涨。”

万科之外,为数不少的长租公寓项目也走了高端路线。据记者调查,在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以自持物业为主的长租公寓企业拿地成本普遍较高,而以分散运营为主的长租公寓运营成本也很高。据365地产家居网战略部主席胡光辉介绍,分散运营的长租公寓首先要从居民手中归集房源,而居民提供不出发票,企业无法抵扣税。其次是居民房屋多数需要维修,成本也很高。

据记者调查,为破解投入大、盈利难的困境,目前长租公寓项目租金一般比周边民房平均租金贵15%以上。

此外,根据多个专业机构监测,近年来一二线大城市租赁需求持续增长,租金水平趋势性上升。据千龙网云房数据中心统计,截至今年1季度末,上海市月租金67.7元/㎡,同比上涨4.0%;深圳市月租金76元/㎡,同比上涨3.2%;杭州市月租金50.5元/㎡,同比上涨6.3%;南京市月租金44.8元/㎡,同比上涨1.1%。

签合同后又加收费,刚住1个月被“黑中介”威逼退房

“有的长租公寓涉嫌消费欺诈,而消费者却无处维权。”不久前到南方某城市工作的何先生说,他入住了一家品牌公寓,没想到签订合同后,长租公寓又收取了排污费、热水费近1000元。

何先生说,这种签订合同后又收费的行为涉嫌消费欺诈,他首先打电话报警,警方让他找住建部门的房屋租赁处,可是电话一直打不通。他又打电话给消协、物价局、市长热线,得到的答复都很含糊。“我后来要求退押金退租,可公寓方说不交费不能退押金。合同上写的房租一月2300元,实际花了3300元都不止。”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租赁市场上“黑中介”、虚假房源、中介收费不合理等乱象仍屡禁不止。在北京租房的张女士从一家中介处租到一套小两居,以“押一付三”的方式交纳了近万元租金。可是刚住进去一个月,中介就通知她房东要将房子收回,并以各种方式威逼她退房,等张女士报案后才发现是“黑中介”。

在杭州钱江新城工作的李嘉已经租房3年多,他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的租赁房源绝大多数是私人房产,租赁合同一次只能签订一两年。租住在南京“东南青年汇”公寓的大学毕业生王华说,即便是政府提供的公寓,租赁周期也不长,有的要求一年一签,有的只允许毕业住3年。

“现在都说保护承租人的利益,可是出租方的利益谁来保护?”海口市民陈先生说,他的一套新房出租4年后面目全非。“有的承租人对房屋很不爱惜,而出租协议对于出租人的保护条款不明晰。”

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并出台配套扶持政策

业内人士认为,推进租赁市场健康发展,需要在加大市场整治力度的同时,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出台配套扶持政策。

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晖说,我国租赁市场缺少标准,同样类型纠纷,不同的法院判决的结果可能不同。所以,胡景晖等业内人士建议,尽快出台《住房租赁管理条例》,规范承租人、出租人、中介的各方行为。

“要加快制定符合租赁行业发展的税收标准,推进长租项目资产证券化步伐。”中国饭店协会公寓委员会专家组教授穆林说,近日相关部委已经出台推进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的文件。要落实好这份文件,还需要在税收方面制定切合实际的优惠政策,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贝壳找房首席经济学家杨现领认为,未来中国的租赁房体系应形成多层次供应。存量物业改造的长租公寓产品应用来保障中端市场,而政府筹措的各类公租房,以及在集体土地上建设的出租房源也应加快实现平价上市。

一些市民建议,银行在设计租房贷这类产品时,要多考虑年轻人的实际承受能力,推出利息优惠、能分期支付或短期使用的金融产品。(参与采写:郑钧天)

(责编:尚明桢、慎志远)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