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西藏 » 正文

全球报道:墨脱县珠村的古鲁: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28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墨脱县珠村的古鲁: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4月初的秘境墨脱,雨季还未到来,远处,雪山高耸入云,谷底百花齐放,这是墨脱
原标题:墨脱县珠村的古鲁: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4月初的秘境墨脱,雨季还未到来,远处,雪山高耸入云,谷底百花齐放,这是墨脱一年里最美好的季节。

从墨脱县城前行,经帮辛乡的通乡公路,在雅鲁藏布江左岸的高山峡谷与密林间穿梭。山路崎岖,需要连续沿弯道下坡,直抵一处建在半山腰、吊脚木楼依次呈梯形的小村庄,这是达木珞巴民族乡珠村所在地。

44岁的古鲁,早已笑眯眯地等候在自家门外。从他身后的一处简易工房里,传来阵阵切割木头的声音。

在古鲁的带领下,记者走进工房,一位年轻的珞巴族女孩正熟练地操作一部简易机器,将废旧乌木切割成统一规格的筷子。

古鲁,达木珞巴民族乡珠村人。从过去村里的木匠,到现在成为一方致富带头人,古鲁是珠村乃至达木珞巴民族乡及周边村落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

古鲁告诉记者,过去,珠村的珞巴村民就有用废旧乌木手工制作筷子的传统。但是,手工制出来的筷子大小不一,实用不方便,外表也不美观,所以基本都是自用,很少售卖。

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古鲁,从十几岁起就学会了简单的木匠手艺。在墨脱不通公路的年代,古鲁算是封闭的珠村见过世面最多的能人。为了一家人更好的生活,他长年累月跟随各种施工队,参与墨脱各地的工程建设。

年岁渐长,在外打拼生活的古鲁见过的人和事越来越多,古鲁的眼界也得以不断拓宽,他发现了那些随手丢弃在村中角落的废旧木料蕴藏的商机。

2016年,古鲁从网上购置了简易机器,凭着一双巧手和一颗聪慧的心灵,没上过学的他一个人在三天内安装好了所有机器。同一年,古鲁在村里带头成立了墨脱县达木民族乡珠村宏发木具加工专业合作社,主要组织村民从事用废旧的楠木、乌木等木料加工筷子、手串、饭勺等。

跟随古鲁走进他家院内另一简陋的吊脚楼,记者看到,4位珞巴族村民正用木工机械,把一块块旧木料切割成相应的筷子、手串等。珞巴族女子西热措姆极为认真地埋头做着手中的活儿。她是珠村的贫困户。此前,她和两个孩子完全依靠政府的补贴过日子。自古鲁带领村民成立了这个合作社以来,西热措姆成了合作社的长期员工,每天可以挣到200元的工钱。

西热措姆说:“我打心眼里感激古鲁,以前家里很穷,也不知道要怎么才能让一家人的生活好起来。现在,每天有固定收入,对生活有了新的期盼。”

只有10多户人家的珠村,位于达木珞巴民族乡所在地的西南部,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但地质构造极其复杂。这个悬挂在半山腰的村落,常年受困于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

按照“墨脱县易地扶贫搬迁新模式”,古鲁所在达木珞巴民族乡珠村即将整村搬迁,村民将被集中安置在更适宜居住的地方。

依靠一双巧手,一颗上进的心,在珠村,古鲁一家早已富了起来。但作为村里的科技特派员和村务监督委员,古鲁向来热心帮助村民的生活。他告诉记者,村里有些贫困户家里真的是一穷二白,但是,宁愿懒在家里,也不愿意靠一双手致富。

“经常是我主动上门找贫困户,让他们到合作社里工作,我做技术指导,手把手地教他们,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我真心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富起来。”古鲁感慨道。

去年,达木民族乡珠村宏发木具加工专业合作社依靠加工废木料,收入30多万元。古鲁说,未来,他希望借助政府鼓励他们易地扶贫搬迁的机会,能在县城附近建一个更现代化的新厂房,让合作社生产的木制品远销县内外。

(责编:冯钰莎、余海洲)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