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宁波江北探索城管“非接触性”执法
这段时间,经过宁波江北区槐树路的市民惊喜地发现,在人行道上搭棚销售水果长达8年之久的水果摊搬走了,和它一起消失的,还有常年堆在路面上的果皮纸屑。
这是江北区在探索“非接触性”执法过程中的一次创新案例。在当事人“零口供”,不配合执法的情况下,执法人员不再上街执法,而是以见证人询问笔录、照片、视频等证据,通过法院实行“非诉执行”,开出了宁波小水果店跨门经营行为的最高罚金,抚平了城市“疮疤”。
随着现代化建设脚步的加快,城市精细化管理在当下越来越重要,如何合理、高效执法已成为全国性课题。2017年以来,宁波江北区开始探索实施“非接触性”执法,破解了城市管理办案效率低的难题,城市管理执法工作认可度不高等难题也迎刃而解。
上街执法效率低
新型执法应运而生
宁波中心城区依水而建,每天,不计其数的渣土、建筑垃圾运输车沿江边的人民路而下,到豪城、金忠码头消纳。由于渣土、建筑垃圾消纳成本高,在利益驱使下,部分建筑公司夜间违法倾倒屡禁不止,噪音和污染引发附近小区居民不满。
为躲避检查,部分违法倾倒车辆常在夜间闯卡、无理由抗法。因夜间视频取证难度大,行车路线难以确定,当事人常以对案件性质认定错误为由提出行政复议。一辆违法运输车的处罚往往耗上大半年,最后不了了之。
“传统的上街执法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化的城市管理,不仅办案效率低,执法冲突也时有发生。”江北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翁卫介绍,2013年至2016年四年间,江北区平均每年发生执法冲突事件100余起,给城市管理构成了挑战。
一方面办案难、效率低,另一方面,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事项庞杂与执法力量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2016年底,江北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作为宁波市首个完成职能划转和综合执法的城市管理基层单位,行政处罚职权从原来的299项猛增到753项。行政处罚职权增长了1.5倍,而核编人数仅由原先的142人增加至157人,增长率仅10%。
为破解城市管理中遇到的这些问题,“非接触性执法”应运而生。2017年初,江北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科室、中队负责人为成员的“非接触性”执法工作领导小组,制订《非接触性办案指导性意见》,联合公安、住建、法院三部门,共享覆盖全区2216个高清探头,并派遣联络员常驻法院,专人负责“非诉执行”案件办理工作。
“‘非接触性’执法由见证人询问笔录、监控视频等形成证据链,避免在查处无证无照经营案件中频繁遭遇的执法冲突事件,可在违法当事人‘零口供’情况下,完成整个违法行为查处的执法新模式。”翁卫解释说,形成证据链后,启动法院、公安“非诉执行”办案程序,对未按时缴纳罚款的行为人,通过银行实行强制扣款,并将其“不良记录”列入个人征信系统。
堵疏结合勤服务
城管更加精细合理
“执法效率迅速提升。”这是江北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任旗峰一年以来最深切的感受。在实施“非接触性”执法后,一线执法力量人手不足的困境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同时减少了执法盲区。
“摆摊要靠两条腿,躲得了雨,跑得过城管。”这句被摊贩当作茶余饭后谈资的自嘲,曾是江北区城市管理执法困局的真实写照。在实施“非接触性”执法后,执法人员在两次开具《提醒单》后,即可启动“非接触性”办案程序,开出行政处罚告知书和决定书,邮寄或留置送达当事人。当事人如逾期未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则向法院和公安申请启动“非诉执行”程序强制执行。
在江北区日湖花园门口,原先有3家二手车店铺,多年来,商家为展示车辆,将公共停车位全部挤占。由于商家将销售车辆混淆隐蔽于众多社会车辆中,定性和规范其违法行为是个难题。对此,执法部门启动“非接触性”执法,通过多种途径取证,将二手车店铺列入跨门经营管理范畴。通过交警车管平台锁定其中20辆嫌疑车辆并收集相关信息,形成证据链,据此对屡教不改的三家商家顶格处罚。
通过前期劝阻提醒式执法模式,江北的执法环境日益改善,受到市民的广泛认可。暴力抗法事件从2013年的135起,下降至2017年的27起,下降率达70%。
如今,江北区日湖花园门口二手车商家的停车难题已有了解决办法。执法部门积极与物业协调,以较低价格将地下停车库车位租给商家。“执法的同时给我们找出路,替我们想到前头了。”商家负责人打心底表示认可,觉得执法越来越有人情味了。
“执法不是目的,通过执法完善基层治理,对城市进行精细化管理才是根本。”翁卫说,“非接触性”执法变取缔为服务,让城市管理更加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