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浙江省旅游局发布《浙江民宿蓝皮书》,系统梳理了浙江一万多家民宿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浙江民宿经济发展的新成绩、新举措和新趋势。截至2017年底,浙江全省公安登记在册的民宿16233家,房间总量超过15万间,2017年全省民宿直接营业收入超53.5亿元,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内涵品质都走在全国前列。
作为旅游产业中的新生事物,浙江民宿经过10年的发展,逐渐在城市、景区、古镇、海岛、山村等分化出不同形态的民宿类群。随着省域大景区、大花园建设的不断推进,浙江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在需求和供给两端受益,根植于乡村的民宿随之火爆。旅游部门近年多次在全国游客中调查:乡村旅游首选哪里?浙江得票数总是名列前茅。
蓝皮书显示,量大面广的民宿承载着农民创新创业,目前全省参与民宿就业创业的农民近10万人,而让城里人在乡村住下来,延长了逗留时间,提高了人均消费,成为浙江乡村产业兴旺的新增长极,如2017年宁海县民宿旅游营业收入1.6亿元,带动农副产品销售6亿元;云和县联合村发展茶叶全产业链带动休闲农业观光游,实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年间从2000多元跃升到两万元。
浙江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各类工商资本纷纷进驻。蓝皮书显示,浙江民宿从最初单一的自主经营模式,发展到目前包括自主经营、租赁经营、流转经营、众创共享等多种经营模式。当前,浙江一万多家民宿中有1786家民宿属于专业投资机构或外来人员经营,这些专业旅游投资集团介入乡村旅游度假投资后,在产品设计、策划、服务等各方面提升了乡村民宿的产业水准,打造了许多更有竞争力的乡村度假类生活体。像入选首批浙江省白金级民宿的“如隐·小佐居”民宿,正在着手与村集体和部分农户合作,开发高山农产品、打造梯田花海、创建民宿聚集村;同时牵头成立大漈乡民宿协会,免费培训和指导潜在民宿业主。
民宿标准的自我加压,让更多精品民宿“落户”浙江乡村,对于保护绿水青山、吸引青年返乡、弘扬乡村文化等产生连锁效应。2017年9月,省旅游局牵头起草首个国家旅游民宿行业标准,发布高于国家行业标准的《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浙江地方标准;今年初,浙江开展了首批浙江民宿等级评定,评定了首批6家白金级民宿。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民宿已经成为浙江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成为“诗画浙江”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全省民宿数量最大的农民自营民宿,依旧存在产品差异化不够、营销意识不足、同质化竞争明显等问题,中高档民宿同样面临来自标准化酒店的压力,未来,浙江的民宿模式应从单一的住宿点变为“住宿+餐饮+景点+线路+体验活动+旅拍……”一条线,民宿主人则应成为民宿温暖感的内核,打造民宿最具竞争力的差异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