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浙江 » 正文

全球报道:长三角一体化 新机制催生新动力(聚焦高质量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01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长三角一体化 新机制催生新动力(聚焦高质量发展)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一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炙手可热。从经济发
原标题:长三角一体化 新机制催生新动力(聚焦高质量发展)

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一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炙手可热。从经济发展到生态保护,从文化建设到法治环境营造,诸多话题都和一体化密切相关。

上海虹桥商务管委会与江苏苏州、浙江金华全面深化合作框架;江苏昆山花桥与上海安亭“双城共建”;沪、苏、浙、皖8家科普场馆结盟;四地检察系统共建区域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机制……

一体化快进的背后,是对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我国最具发展活力之一的长三角如何提升、再突破?

去年底,三省一市在苏州召开高层领导座谈会,明确共同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并携手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组建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编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各项专题合作。新协作机制催生新动能,激起一体化新浪潮。

从定期磋商到合署办公,组建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

武康路103号甲是上海市发改委培训中心所在地,今年1月,三省一市抽调精兵强将组建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在这里合署办公。被抽调的17个人中,上海10人,浙江3人,江苏安徽各2人。他们有的来自省级发改委和交通厅,也有的来自地市政府,如浙江嘉兴、嘉善。

“大家根据实际项目、任务分成不同的组别,没有身份区别,只有分工不同。”上海市发改委地区处处长谭盛源说。

新协作机制重在“合”与“实”。“协同发展需要面对面,不能背靠背,长三角合作办的建立就是要做实区域协调运作机制。”上海市发改委主任马春雷说。

早在2008年,长三角就建立起“三级运作”区域合作机制。决策层,即“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决定和决策关系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重大事项;协调层,即“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协调推进和检查督促跨区域重要合作事项;执行层,包括“联席会议办公室”和“重点合作专题组”,设立包括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环保等12个重点合作专题,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推进落实。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的成立,丰富了执行层,使得区域协调对话机制常态化、制度化。“过去主要靠电话交流,每年举行几次会议,现在面对面办公,有什么问题,抬头就能沟通。”浙江省发改委地区处工作人员华毛说,“大家在一起谋划事情,从问题导向转为发展导向,看得更高、更长远。”

讨论磋商的过程也是利益博弈的过程。

成立半年来,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抓紧编制完成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规划了包括交通、能源、协同创新、信息网络、生态、公共服务、市场环境七大方面的工作,是未来3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大家一方面推动各自所在地区重大合作事项能纳入“行动计划”,另一方面,就未达成的事项充分沟通,寻找其他合作途径。

华毛提出浙江希望今年能着手解决的“断头路”有17条,而目前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梳理出一批计划年内开工的“断头路”项目是14条。“并不是大家提出来的就能纳入此次行动计划,也要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需求和项目推进时机,寻找一个平衡点。”马春雷说。

一体化不是一样化,“增量思维”推进区域融合

17个人,如何支撑得了这么多区域协作项目的开展?“我们背后有庞大的专题合作团队。”马春雷说。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重在区域合作的战略研究、总体策划、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具体的协作则是通过项目来推进。专题合作组按年度工作计划明确项目,确定目标任务,分头推进落实。

无论是战略协同还是专题项目合作,新协作机制需要凝聚共识。在马春雷看来,这个共识既有对长三角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优化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也有对“增量思维”的认同。“不是你有的我也要有,而是发挥各方优势,互补互利,各方都有新的利益增长。”

“增量思维”正推进着长三角跨省交界区域产业、小城镇的重新布局、整合。

5月21日,上海市嘉定区与苏州市签订战略协议,共同构建“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谋求科技、产业、资源、市场、人才等领域同城化发展。

“别小看这3个边界小城,一旦它们深度融合,所爆发的能量惊人。”曾经主政嘉定5年的马春雷说。嘉定是上海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和制造业强区,昆山、太仓则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2017年,三地的GDP总量达到6900多亿元。

三地协同发展当然不是简单的GDP相加,而是要激发出乘数效应。以汽车产业为例,嘉定有上汽大众和上汽乘用车两大整车厂以及零部件企业300多家,研发机构100多家,汽车专业人才3万多名,昆山、太仓的汽车配套企业星罗棋布,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与此同时,上海地铁延伸到昆山花桥,太仓港、洋山港联动二点合一通关,各种同城效应,推动着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如果三地在技术创新、人才培育、社会公共服务上深度接轨,无疑将提升汽车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增量思维”带来的变化不仅仅在“嘉昆太”,还有上海西南部的“沪嘉杭G60科创走廊”。一条高速公路串起了上海、浙江嘉兴、杭州的高科技园区。2017年7月,三地签署合作协议,以G60高速为纽带,打破行政区划,推动科创要素自由流动、自由组合,共建共享区域创新体系。

“2015年我们开始探索G60创新走廊,只是从嘉兴发展的角度考虑,将上海研发优势与浙江制造业优势结合,随着沿线企业的发展,一体化的受益者又反过来推动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共建。”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院长王涛说。

眼下,长三角诸多跨省界区域正在寻求深度融合裂变。包括上海崇明东平—江苏海永—江苏启隆城镇圈、金山枫泾—松江新浜—浙江嘉善—浙江平湖城镇圈等,一批邻沪地区跨省城镇圈都在统筹规划中。

更多地发挥市场力量,民间联盟成一体化新载体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浪潮奔涌,一大批民间联盟纷纷出现,它们正和企业一起参与到长三角一体化推进工作中。

4月21日,沪苏浙皖四地25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成立了“长三角双创基地联盟”,定期于长三角各地举行大企业对接会和投融资交流会。一个月下来,联盟完成了51次有效对接,10家优质创业项目路演。

“上海有创新企业想到江浙皖去,或者外地创新项目想来上海投融资,但由于缺乏一个有公信力的沟通服务平台,该找谁、项目靠不靠谱,心里很没底,沟通成本很高,因此政府有意引导成立了这一个联盟。”上海市杨浦区发改委主任缪荣斌说。

不同以往,杨浦区引进了一家企业来承接联盟的运营。过去,政府做“月老”,有时费力不讨好。“我们不了解市场,不知道企业的实际需求,而专门做服务的这些机构身在市场,做起来得心应手。”上海市杨浦区创新办工作人员王荣感慨。

“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我们必须发挥市场作用。”马春雷说,不仅鼓励产业联盟、园区联盟等各种致力于打破行政区划的民间合作组织,还要调动一批世界级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到长三角一体化工作中来。

复星集团正牵头一批浙商致力推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去年9月,复星牵头万丰、奥特等浙商企业组成民营联合体,与浙江省政府正式签约杭绍台铁路项目,中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正式落地。

“杭绍台铁路一旦建成,将向北辐射长三角,促进长三角城市群联动发展,向南直达珠三角与港澳地区,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复星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集团董事长温晓东说。

长三角一体化新浪潮,正吸引着众多赶潮人。

《 人民日报 》( 2018年06月01日 10 版)

(责编:郭扬、吴楠)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