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上海 » 正文

全球报道:居民不愿垃圾分类?应对"人性考题" 光贴标语是没用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08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居民不愿垃圾分类?应对其中的“人性考题”,光贴标语是没用的据报道,上海一垃圾分类示范小区,靠聘请保洁员每天工作近

原标题:居民不愿垃圾分类?应对其中的“人性考题”,光贴标语是没用的

据报道,上海一垃圾分类示范小区,靠聘请保洁员每天工作近20小时才能完成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在许多小区,物业雇佣保洁进行二次分拣和指导,已经成为常态。

“人”的因素,显然影响着垃圾分类的推进进程。而要破这个局,就得应对一系列“人性考验”——比如,如何改变公众对垃圾分类的态度?

不少人不太愿意进行垃圾分类的原因,是自己看到或听说,“后道”的相关部门没有做好分类处理,这会让“前端”的努力失去意义。那就需要有关方面用有力的方式回应并澄清公众的误解,比如公开后续处理流程。要让大家明白,无论是前端还是后道,一旦规则制定,就要照章执行,没有任何理由去推诿和作假。执行力、公信力和相互间的信任,正是在一次次严格照章办事中建立起来的。

更多人愿意进行垃圾分类,却不怎么擅长,这就需要指导。指导离不开言传身教,仅仅通过分发手册、张挂标语是远远不够的,社区管理者、保洁人员、垃圾分类指导员、清运人员等群体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普通人。具体的方法,包括“基础设施”的设计也很重要——很多小区倡导“干湿分类”,却同时提供“混合垃圾桶”,结果往往是“混合垃圾桶”里堆成山,而标明分类的垃圾桶里空空如也。这一点不奇怪,就是最初设计出了问题——人总有惰性,如果一开始就留出了口子、过度迁就,改变又从何谈起呢?

当然,在居民愿意且学会了分类的情况下,还要提供便于分类的设施和举措,在“刚性约束”之外提供正向引导,从而让大家真正习惯分类、乐于分类。

做到这些,大概才能解开人们对垃圾分类的小小“心结”。而超大城市治理的许多问题,何尝不是如此——但凡涉及到“人”的工作,须兼顾“柔性”与“刚性”,既要克服“人性的弱点”,也要用人性化的方式去鼓励和引导出“人性的光辉”。这也正是群众工作之道。

(责编:陈晨、轩召强)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