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宁持续深化水污染综合防治 污水处理能力逐年提高
南宁市紧紧围绕“治水、建城、为民”的城市工作主线,采取水生态流量调度、网箱清理、畜禽养殖清理、大型污水厂建设、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等水质改善措施,初步构建起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小区)四级河长组织体系,持续深化水污染综合防治,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邕江水越来越清澈
走在邕江河畔,两岸浮船已经不见踪迹,曾经坑坑洼洼的滩涂荒地基本被绿化带取代,邕江水也越来越清澈……
过去,邕江两岸污水直排口有68个,为改善邕江水质,南宁市对邕江两岸的直排口进行了整治,目前,这些沿江污水直排口已经封闭。
此外,南宁市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水质。2017年,南宁市在全区率先完成市、县两级水产养殖禁养区划定;2018年,市农业委牵头制定了南宁市左江、右江、郁江、邕江全流域网箱养殖清理工作实施方案。
如今,饮用水水源地附近已禁止网箱养鱼;污水处理厂的能力建设要求更高;河道不断硬化,沿岸砂场迁移,防止水土流失和河道污染;旧码头也已封闭……
今年,我市加大对老口、叮当、六景、南岸等断面的整治力度,从沿岸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排查、网箱养殖、畜禽养殖清理整治、水面保洁、水利调度等方面下功夫。
2017年南宁市共监测10个断面,按年均值评价,境内左江、右江、武鸣河、邕江、郁江等主要江河总体为Ⅱ~Ⅲ类水质。10个断面Ⅲ类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其中7个断面水质为Ⅱ类。
2017年市区饮用水水源地每月监测一次。市区5个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与上年持平。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较2016年提高了22.4个百分点。
内河水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内河治理也是南宁水污染防治的一项重要内容。
过去,水塘江是“臭水沟”,沿线有40多个污水直排口,附近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江里,水质为典型的黑臭水体。目前,水塘江沿线的直排口实现截污,污水通过管道进入水质应急处理一体化设施进行处理。经过治理的水塘江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水体自净能力与河道的纳污能力大大提高。
据悉,水塘江正在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明年6月底,随着工程的完工,水质将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真正实现绿水长流。
目前,南宁市建成区38个黑臭河段共99.4公里的黑臭水体整治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南宁市在那考河流域治理中充分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发挥PPP模式的优势,统筹实施水岸整治,将昔日的臭水沟建成了适宜市民休闲娱乐的大公园,该项目荣获了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南宁市还将38个已消除黑臭河段纳入黑臭水体治理PPP项目、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项目、沙江河流域治理PPP项目、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水塘江综合治理PPP项目等5个PPP项目中,由社会资本方巩固提升已完成治理的黑臭水体河段水质。
污水处理能力逐年提高
乡镇的污水处理一直是个大难题。截至今年5月30日,35个镇级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实现竣工试水,我市部分县区乡镇的污水将得到有效隔离、净化。
今年,南宁市共有17个镇级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入选自治区“十三五”第二批镇级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名单,总投资共计约2.89亿元,涉及宾阳县、横县、马山县、青秀区和兴宁区。目前,已有5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宾阳县甘棠镇、思陇镇和马山县金钗镇3个项目基本完工,12个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
南宁市区的污水处理能力也在逐年提升。2016年建成埌东净化补水厂,对埌东污水处理厂35万吨/天尾水进行净化后达到一级A标准;2017年建成那考河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5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尾水经潜流湿地深度净化可达到近四类标准,作为那考河生态补水水源;2017年建成那洪沟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8000吨/天)及各内河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站40座,新增处理能力48.14万吨/天。
2018年底前计划完成埌东污水处理厂四期扩建工程、江南污水处理厂水质提标及三期扩建工程、三塘污水处理厂水质提标及二期扩建工程,届时南宁市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将新增35万吨/天,新建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全部达到一级A标准。(尹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