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着走着盲道没了 江苏无障碍设施普及度不够
正在南京盲人学校读中专的王鑫源,平常喜欢依靠盲杖独自外出。他说:“南京的无障碍设施种类多,像公交车语音报站系统、交通信号灯语音提示等,为我们出行提供很大帮助。”但说到城市无障碍细节,他也有不吐不快的感受:“有些无障碍设施损坏了无法使用;共享单车挤占盲道,各类杂物堆积盲道……”
作为城市精细化品质的一个缩影,我省无障碍设施配置情况如何?
“盲道没了,
就像船找不着航道”
无障碍环境通常指为方便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而设置、提供人性化设施与服务,是保障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6月7日,记者走访南京人流量较大的新街口商圈和夫子庙商圈,发现无障碍设施仍有不少问题,如,三山街地铁站的轮椅升降机处于故障状态,无法使用;中山南路一侧盲道被栏杆等人为路障阻挡或共享单车挤占;商场的无障碍卫生间配置少、利用率低等。
南京盲人学校学生李凯轩告诉记者,他家附近的漓江路,有一段道路两端有点状盲道,中间却没有条形盲道相连接。“走着走着,路就没了,感觉就像在海上建了几个人工岛屿,却没有航道,船无法过去。”他形象地比喻说。
记者从省住建厅获悉,目前全省新建建筑、道路以及公共设施的无障碍设施基本完备。截至2016年底,全省城市道路中的盲道长约5700公里。南京、苏州、常州都是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全国无障碍示范城市名单中,江苏共有6市名列其中。
尽管无障碍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但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也坦言,总体来看,全省无障碍设施普及度还不够;此外,因行政区划调整,一些划入城市道路的公路基本没有盲道、缓坡等无障碍设施。数据显示,我省人行道盲道普及率超过95%,但截至去年底,全省5.25万公里城市道路中,人行道长度仅为1.52万公里,人行道配置占比仅约两成,这也意味着盲道整体普及度有待加强。
市政道路与建筑一体化无障碍建设衔接不够好,也易导致盲道断头等现象。“每个区域可能都有无障碍设施,但是各自分散,不连续。”江苏开放大学教授周序洋认为,当下关键问题是无障碍整体环境还不够完备。
无障碍意识薄弱,
城市文明的一块短板
“共享单车等占用盲道,主要还是大众的无障碍意识薄弱。”江苏开放大学副教授严莹举例说,很多人不知道电梯轿厢里为什么放一面镜子,从无障碍设计角度而言,镜子相当于一个后视镜,方便在电梯里不便转弯的轮椅人士后倒出去。她透露,因为发现一些设计人员也缺乏相关意识,下学期他们将为学校设计专业学生专门开设一门有关无障碍环境设计的课程,将无障碍意识注入前期设计阶段。
“过去我们根本没有无障碍设施,现在进行一些产品设计时,也会考虑相关需求。重视度与意识还需不断增强,以真正推动无障碍设施从无到有、从有到好。”南京林业大学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教授申黎明说。
周序洋说,一些发达国家的无障碍意识很强。日本在地震后重建的临时居住房就考虑诸多无障碍要素,如地面高度太低会潮湿、太高不利于老年人出行等。
江苏2015年印发的《江苏省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中,关于无障碍建设的规定要求有10条,如,明确各等级城市道路的人行道应设置连续的盲道、公共自行车点不得占压盲道和窨井盖等。“全省评选重点城建示范工程,道路项目里没有盲道设施,其他方面建设得再好,也会一票否决。无障碍环境也是考量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指标。”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说,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于社会全体人员的客观要求,受益的是社会中的每个人。
系统化统筹,
探索以人为本的通用设计
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要提高无障碍设施水平,系统化统筹是当前最迫切的任务。
我省今年计划发布《江苏省城市家具建设指南》,进一步提出公共空间中无障碍设施的规划设计要求、方法,以及施工验收、养护管理等全过程的建设指引,指导和帮助各地开展标准化、系统化的城市家具建设实践。打破路段地域概念,打破行政壁垒,将城市当成千万家庭的共同家园,真正关照残障人士出门需求,让无障碍设施衔接顺畅、更加人性化,系统地提升城市街道空间品质和设施功能。
根据英国学者詹姆士·霍姆斯·西德尔为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绘制的金字塔图,从第一层健全、行动敏捷的人群,到最底层需要两个人帮助才能使用卫生间的残疾人,人的行为能力共分为八级。“盲道可能方便了盲人行走,但对穿高跟鞋或推轮椅的群体造成不便。”严莹呼吁,“建设无障碍环境要突出以人为本,为同时满足行为能力正常人与行为能力受限人群的需求,无障碍专项设计向通用设计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透露,在系统化思维指引下,全省将重点考虑以人为本统筹、整合资源,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白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