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江西 » 正文

全球报道:江西省野生稻研究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12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江西省野生稻研究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6月7日,颜龙安院士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著名期刊《The Plant Journal》上,发表了

原标题:江西省野生稻研究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

6月7日,颜龙安院士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著名期刊《The Plant Journal》上,发表了在野生稻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取得的重要原创性成果,成功克隆了D1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并揭示其败育机理。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博士谢红卫和南昌大学教授彭晓珏为第一作者,该中心研究员蔡耀辉与颜龙安院士为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江西省科技支撑重大项目等资助。

三系杂交水稻发展为提高粮食产量、保证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三系杂交水稻利用的基础是细胞质雄性不育。据了解,D1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是一种新型孢子体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无花粉型败育,在栽培稻品种中找不到恢复源,恢保关系完全不同于其他孢子体不育类型。该细胞质类型是20世纪80年代省农科院潘熙淦等科研人员首次在东乡野生稻中发现,但广泛存在于中国普通野生稻中,如广西、广东等地的野生稻均有分布,为中国特有且完全独立于野败型的第二大孢子体细胞质类型。D1型不育基因的克隆对于进一步挖掘利用中国特有的野生稻细胞类型,选育出优良的D1型新不育系和恢复系,丰富杂交水稻类型,促进杂交水稻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目前,该团队已实现D1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强优势配套,筛选出一批野生稻源D1型不育系、强恢复系及中间材料,配组出强优势D1型杂交组合D培优1号,摸清D1型细胞质及恢复源在野生稻中的分布规律,开发出用于D1型不育系和恢复系分子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同时,在强恢复基因的克隆方面也取得重要进展。D1型相关研究已申请发明专利7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

江西省超级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超级稻创新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农科院名誉院长颜龙安院士的带领下,强调种质资源的“源头创新”的重要性,积极开展世界范围内野生稻资源的收集、保存、利用工作,该团队已收集保存野生稻资源900余份,包括4个野生稻近缘种和21个野生稻种,并在该中心海南南繁基地构建了野生稻资源种植保存圃。同时,在省农科院高安基地建立越冬性野生稻异位保存圃,已收集保存中国东乡、博罗、琼海等地普通野生稻资源150份。目前,该团队重点开展野生稻新型不育细胞质和恢复基因、耐冷、耐高温、稻瘟病抗性等野生稻有利基因挖掘利用重要研究。(记者赵影)

(责编:毛思远、邱烨)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