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数据助力精准追逃防逃
记者6月11日从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获悉,潜逃近一年的西蒙公司原总经理任晓东日前被抓捕归案。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已经从国(境)外、区外抓获5名在逃人员。
任晓东案件是自治区开展“天网2018”专项行动以来,由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两级纪委监委与当地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协同配合,运用大数据成功追逃的一起典型案件。
为做好追逃追赃基础性工作,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以正在开展的“大数据应用年”活动为契机,探索建立在逃人员信息动态管理机制,通过建设涵盖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外事办、人民银行等部门在内的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全面采集涉案人员基本信息,建设“外逃国家工作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形成对在逃人员长期跟踪、定期更新的工作模式,实现“一人一档”。
结合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化,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办公室职能作用,认真履行主办责任,加大主导协调和督办力度,按照追防并重原则,在防逃上做文章,追逃上下力气,持续推动追逃追赃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方面,进一步修订完善现有协调机制,明确监察体制改革及监察法实施后,自治区各追逃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形成“反腐败协调小组统一领导,纪委监委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负其责,调动整合各方资源,增强工作合力”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格局。另一方面,对全区在逃人员情况进行全覆盖式摸底调查,确定工作重点,实行“分级负责,一案一策”,建立追逃责任体系,针对每一起案件精准追逃。
监察体制改革为自治区追逃追赃工作注入新动能。1月5日,涉嫌虚开发票套取现金200多万元的在逃犯罪嫌疑人柴婧被抓捕归案;3月2日、8日,伊金霍洛旗纪委监委专案组连续从苏州、北京抓获两名涉嫌挪用公款的在逃人员;5月6日,包头市纪委监委与公安机关通力协作,将外逃马来西亚两年的犯罪嫌疑人汉京相抓获。
据介绍,目前自治区各级纪委监委已经在反腐败协调小组的领导下初步建立了一整套追逃追赃工作机制。通过定期追逃追赃报告制度,对在逃人员数量变化情况进行及时追踪;通过内部通报制度,实现第一时间的信息沟通和经验共享;通过督办制度加大对各地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协调力度。(记者 王冬梅 付金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