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群众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的信访突出问题,既有新动向,也有老难题,但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浦江以推动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法诉求为核心,把理念提升、机制创新、制度完善和科技应用等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信访工作专业化、法治化、信息化水平,更好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题记
入夏,浦江城里城外的山栀子开了。
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面,清爽的心情,花香更加浓郁芬芳。
2003年9月,领导干部下访制在这里开启,浦江发生一系列蜕变:各级领导下访一线,接访制度不断完善;群众感受法治力量,“信访不信法”局面终被扭转;基层治理有了抓手,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2017年,全县受理群众信访891件(人)次,比2002年下降91.36%。
这个曾经的“浙江信访第一大县”,如今法治理念深入人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16年,浦江获评全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2017年,浦江入选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全国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全国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全国信访系统先进集体、全省首批无违建县。今年1月,浦江被评为省示范文明县城;3月,因连续12年获评省平安县被授予“平安金鼎”;5月,又捧回“大禹鼎银鼎”。
一个20年积案在领导接访中解决
以常态下访接访打通百姓诉求通道
5月18日,记者来到浦江县信访局,恰逢家住浦阳街道翠湖路的宋根水等5名村民送来一面写有“为民记初心 办事得民心”的锦旗——困扰他们20年的建房问题,近日终于在县领导接访中得到圆满解决。
宋根水他们的建房问题涉及建设、国土、规划、街道等多家单位,协调起来难度大,且5人想法也不尽相同,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4月下旬,5人协商一致,一同到县信访局反映问题。接访的县领导立即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与他们面对面交谈,特别请职能部门法规科、县法制办和几名法律顾问一同查清相关法律法规,制订了一份合法合规的处置方案。县领导还要求有关部门以此为鉴,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这个问题得以解决的背后,是浦江一整套运作流畅的依法信访机制。
“县级领导开门接访、乡级领导随时接访、村级干部上门走访”,浦江这套始于2003年的接访机制一直在不断完善:县领导接访的频率从2013年前的每月一次调整为如今的至少每周一次;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出台;定期下访、专题下访、带案下访、定点接访、重点约访、上门回访等形式,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
控增量,减存量,浦江推行的县领导包案督办制成效显著。仅2017年,浦江县领导包案督办化解28件积案,其中有多件10年以上的老案。由今年4月息访的王老伯一案可见一斑——王老伯家的房屋问题涉及10多年来的各种政策,包案的县领导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一条一条厘清政策变化及其原因,参照已办结案件制定处置方案,王老伯终于在息访协议上按下手印,连声表示感谢。
法律、证据、政策……在接访现场,记者多次听到这类词语,就如观看一场法庭辩论。以法治引领信访工作,依法规范信访秩序,进一步明确信访工作的法律地位,不断提高信访工作的法治化水平,这已成为浦江干部群众的自觉实践和切身感悟。
领导下访是一举多得的举措。浦江牢牢把握信访工作“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新定位,不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特别在化解矛盾纠纷方面成效显著。2017年,县政府受理行政复议31件,已全部审结;处理行政调解案件5402件,调解成功率达93.3%。
一名信访者的“最多跑一次”
以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5月8日,一个普通信访件登上了浦江当地新媒体的头条。
市民张先生在拆迁过程中,因原房屋他项权证遗失和原质押单位农村基金会解散,无法办理新房产证。张先生不知道该怎么办,请教一名律师朋友后,决定到县信访局“试试看”。工作人员确定该案属于受理范围,当日接访的县领导现场召集有关单位负责人召开协调会、拿出方案。3个工作日后,工作人员上门把新的不动产证送到了张先生手上。
“没想到信访也可以‘最多跑一次’。”张先生满意地说。
信访工作以复杂著称,真能做到“最多跑一次”?改革之初,有人怀疑。浦江县信访局局长倪伟虹从事信访工作多年,深知工作态度和效率对信访当事人的重要性。她说,信访工作需要学习“最多跑一次”改革蕴含的先进理念、科学方法和优良作风,以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2017年初,浦江深化“简单信访马上办、一般信访快速办、疑难信访合力办”工作机制,制定初次信访事项办理季度“清零”办法,明确要求初次信访若涉及一个部门,当场给出明确答复;涉及多个部门,当场召集部门召开协调会;信件信访的,马上回信告知当事人具体办理程序;让群众访(投)一次就能得到有效处理结果。2017年,全县共受理初次信访598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达97.68%。
阳光、责任、法治,是信访工作的原则。浦江率先实行访诉分离制度,司法的归司法,信访的归信访,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来解决。
“有人借了我的钱不还,我该怎么办?”“这属于借贷纠纷,应该找法院……”近日,有名上了年纪的市民向在浦江县信访局值班的法律援助律师黄晓伟求助。黄晓伟劝他走司法途径依法维权,还免费帮他写了起诉状。
桥归桥,路归路。依法分类处理已成为浦江信访工作常态,也逐渐成为当地的共识。
“调解没啥用的。”5月10日,浦江蒲公英公共法律服务志愿团到该县中部水晶园区送服务,人群中,一个小伙子的质疑声有点刺耳。原来他的一个劳资纠纷虽已调解,但对方一直不肯落实。浦江县司法局党组成员张根田告诉他,可以免费申请司法确认,让调解协议拥有相当于法院判决的法律效力。小伙子愉快地接受了这一建议。志愿团一直跟进此事,直至问题圆满解决。
2017年,浦江进一步推进并完善司法确认,成为该县探索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一个重要突破。目前,浦江公检法等重点单位均已开设调解服务窗口,引入律师等第三方力量参与其中,全县组建了一支有1700多人参与的县乡村三级调解队伍。调解制度,因其简捷快速和基础的广泛性等特征,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也成为当地构建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一次依照村规民约的处罚
以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夯实基层基础
初夏的大畈乡建光村,山清水秀,花开满园。
2016年,轰动全国的浦江大救援就发生在这里;中国诗人小镇也落户在这个充满爱心的小山村。但早在本世纪初,建光村是出了名的“信访重点村”。
建光村大变样的原因是什么?村党支部书记陈荣贵说,关键之一,是有法治、德治、自治相统一的基层治理。
今年4月,建光村一位村民把田里一堆秸秆点燃,准备用秸秆灰肥田。没想到,秸秆堆还没烧完,村干部就赶来告知他,焚烧秸秆会污染空气,按照村规民约,要交生态环境补偿费200元。这位村民连声道歉,很自觉地去村里交了钱。此事虽小,足见村规民约在村民心目中的分量。
“基层是产生信访问题的源头”。浦江不断推动信访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从每个基层党支部和基层网格抓起,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穿着背后印有“平安网格员”5个大字的红白马甲、背着一只斜挎包、手拿上报信息用的手机和巡查走访记录本,浦南街道西张村党员专职网格员张道江现在成了大忙人。5月14日早上7时不到,村里一户人家的车被另一户人家的车挡住出不来,两户人家吵了起来,邻居赶紧叫张道江去调解。
浦江县委维稳办副主任张海英介绍,全县像张道江这样的专职网格员共有578名,他们及时发现隐患、掌握动态。与此同时,浦江全面推广“党建+网格”新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平安义务巡逻队、巾帼志愿服务队、法律服务队等,充实基层网格力量,共同承担创建“无信访网格”的重任。
让法治的阳光映照每个角落。近日,一则“扫黑除恶浦江在行动”长漫画在当地“刷屏”。这种通过视频、漫画等形式进行普法的方式在浦江已成为一道风景。浦江通过建立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实现法治宣传教育的普遍化、常规化和制度化,进而推动着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