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17:30,浙江2018年新高考首轮志愿填报截止。今年是浙江实行以专业为单位,每段填报80个志愿的第二年,对于需要在首轮填报志愿的考生家长来说,过去的几天多数过得比较纠结。
记者在对高中校长、家长的采访中发现,实施新高考志愿填报后,有了一些新情况:自己有专业倾向、职业规划的考生越来越多了。有时候,因为孩子和家长的意见不统一,一轮又一轮的“唇枪舌战”也在家庭里不断出现。
家住金华的可妈一家这几天就面临着这样的烦恼。“女儿考了646分,我们希望她能够填报金融、会计等经济类专业,一来这些专业以后比较好就业,二来我们也从事这一领域,可以为她提供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可妈说,她本以为女儿也会赞成自己的想法,没想到小姑娘在仔细翻阅志愿填报的资料、研究了不同专业介绍、课程设置后,向父母提出要填报浙江大学提前批农学大类中的园林。
可妈知道女儿的想法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反对。“因为此前不了解这个专业,我们赶紧去查资料并问了好多人。但综合来看,这个专业就业面可能会比较窄,又相对辛苦,我们更希望女儿过得轻松一些。”但女儿小可非常坚定,她告诉妈妈,这是自己慎重考虑后的结果。“我从小喜欢画画,园林专业就需要把绘画、设计、植物相结合,我肯定会有兴趣学习。其次,我希望能学习一门专业技能。经济类专业虽然热门,但如果不学精,出路并不宽。再者,我喜欢浙大这个平台,在一个高平台学习,个人综合能力也会得到更好的提升。”
母女俩各有各的道理,眼看填报志愿的时间就要截止了,还是不能说服对方。最终,小可的一句话打动了可妈:妈妈,我画画时的那种巨大的快乐,你能不能感受到?“我想,对于孩子来说,学一个她有兴趣的专业或许才是最重要的。”可妈说,再仔细想想,女儿能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想法,还是蛮开心的。
同样遇到这样烦恼的还有学军中学的小范一家。“儿子一直对生物比较有兴趣,高中还参加了生物竞赛,老早就跟我们说大学想读生物科学。”范爸爸说,生物科学需要不断深造,是比较艰辛的一条道路。家长出于现实的考虑,自然希望他能读一些未来更好就业的专业。但最终他们还是选择尊重小范的选择。“我们从心理、经济上都做好为儿子当后盾的准备了。”范爸爸在电话里开起玩笑。
对于这样的“烦恼”,俞妈妈也深有体会。去年,她的儿子俞启威从杭二中毕业后,既可以保送北大计算机专业也可以保送物理专业,小俞选择了物理。“儿子从小就很有主见,上哪个兴趣班、哪个初中也都自己选。进入高中,他同时参加了信息和物理竞赛,都拿到全国金牌并获得加入集训队的资格。但因为集训时间冲突,当时我们就进行过慎重的讨论。”俞妈妈说,儿子更喜欢物理,她却希望儿子大学能学计算机专业的人工智能方向,以后发展前景好,而感觉物理研究成功率不一定高。但俞启威一句话就问倒了妈妈。“不去试试怎么知道会不会成功呢?”
如今,俞启威已经在北大物理专业学习了一年,学习状况很不错。俞妈妈也想给接下来需要面临志愿纠结的家长一些建议:父母的建议仅局限于自己的人生经验,而以后的生活是孩子自己的,最终要尊重孩子。而且,如果把兴趣变成职业,应该也会让孩子过得更快乐。
这样的变化,已经指导学生填报高考志愿多年的安吉高级中学教育集团副校长叶军也很有体会。“以前,不少孩子虽然分数考的很高,但我指导志愿时只有父母跟我讨论,孩子就坐一边默不吭声或干脆玩手机游戏。但新高考改革后,去年和今年指导志愿填报时,我明显感觉到有专业倾向的孩子越来越多。”
叶军举例,今年有个考了近660分的男生,80个志愿全部都是自己挑选的。另一个考了660多分的女生,父母希望她填报基本能确保录取的浙大提前批语言类专业,但她高中就梦想去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语言学专业,虽然她的分数报考有一定风险,但她还是选择冲一冲。
叶军分析,这一方面是新高考带来的积极影响。或许孩子们不会在高一就能有明确的未来规划,但是在政策引导下,他们也会不断去思考自己的未来方向。另一方面,如今的孩子能接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尤其是成绩比较好的孩子,自主性本来也较强,自然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