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区域一体化发展,调整优化农产品加工业产业结构和布局,提升供应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三地农业部门日前共同发布《京津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三地将在果蔬加工、畜牧产品加工、水产加工、林业加工等四个领域展开合作,解决农产品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建好“京津菜篮子”。
三地分工明确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和农产品消费区,但是目前该区域农产品加工率只有55%,低于发达国家的80%。产地初加工水平仍然较低,农产品副产物和60%以上的加工副产物没有得到循环利用、高值利用和梯次利用。
为此,规划提出三地应合理布局农产品加工业。其中,北京依托科技要素优势重点发展高端化、康养型、精致化农产品精深加工;天津依托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城市服务型绿色、精品、特色菜篮子农产品加工;河北依托资源禀赋优势重点发展主食加工和精深加工,以此实现京津冀农产品加工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共赢。
在粮油加工行业,三地分工也得到细化。北京地区将打造康养、精致型粮油加工,以生物技术、分子技术、热能技术为支撑,集成生态、健康、营养需求元素,深化精致粮油生产加工,培育米面粮油高端产品;天津地区将发展城市服务型农副食品加工,以主食加工、调味品加工、食品精深加工等城市服务型农副食品加工业为重点;河北省将重点建设粮油原料生产基地,以小麦、玉米、马铃薯、杂粮、食用植物油生产加工为重点。
四领域展开合作
据介绍,京津冀农产品加工业提供的高端、安全、健康食品供给量不足,不能满足新时代人民高端消费需求。为此,京津冀三地将在果蔬加工、畜牧产品加工、水产加工、林业加工等领域展开合作。
在果蔬加工领域,三地将围绕京津两个超大型城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和京津冀城市化新需求、新消费导向,加强果品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完善果蔬预冷、分级、包装、贮运现代物流体系,发展便食、粉制、提纯等精深果蔬制品加工。同时加强河北应季、错季果蔬生产基地与深加工基地建设,推动天津精品果蔬生产与加工,提升北京果蔬制品精深加工能力。
畜牧产品加工方面,三地将围绕天津、河北养殖优势产区,重点发展精深加工和高值化综合利用,推动京津冀埠外养殖基地建设。值得注意的是,京津冀三地在该领域的协同发展将走向深入。以河北饲料加工、畜禽养殖及其制品初深加工为基础,做好畜牧副食品供应和原料保障,推动天津畜牧精细养殖园区建设,开发特色产品及其制品生产与加工,增强北京功能性高档肉蛋奶精深加工能力。
水产加工方面,依托津冀环渤海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沿海水产养殖和宜养区复合养殖。以天津、河北水产养殖和生鲜水产品深加工为主导,充分发挥北京即食、营养水产制品精深加工能力,提升京津冀水产品产业化水平和价值含量。
林业加工方面,围绕京津冀资源保护、生态工程建设,着力发展生态经济林、观赏(食用)花卉,促进特色经济林及花卉产业快速发展。重点以河北林木加工、板材制造,天津林果、观赏(食用)花卉精深加工及北京果饮制品、特色林产品精深加工为主,构建安全、生态、健康林产品加工体系。
培育联合体
到2020年,京津冀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将比2015年增长50%以上,达到2万亿元以上,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三地农业部门将推动分散布局向集群发展转变,积极推动加工业向主产区、主销区、“三区一园”(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和贫困地区发展,培育一批前后相连、上下衔接的全产业链产业集群,培育发展一批带动作用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与此同时,三地农业部门将积极实施国家品牌战略,逐渐形成京津冀品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到2020年重点打造一到两个国际知名品牌,中国著名商标数量达到100个以上、地理标志产品达到60个以上,重点推介300个农产品加工优势品牌。
权威解读
河北将成绿色优质农产品重要供给地
河北省农业厅党组副书记、农工办副主任 高一雷
近年来,三地农业产业化部门建立了定期沟通联系机制、工作互动机制,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协同发展,在相关领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和成效。
农业产业化是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依托京津地区强大的科技、人才、资金和市场优势以及河北省的土地、农业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共同做大做强京津冀农业产业,三地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未来一段时间,河北省将继续推动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深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着力打造京津冀绿色优质农产品重要供给基地。(记者 李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