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优化素质考察,从“招分”转向“招生”
作为上海高考综合改革的亮点之一,高校综评试点具有风向标作用:校测面试不仅是彰显高校办学理念、招生能力、素质教育导向的“试金石”,同时也被认为是学生展现个人志趣特长、创新潜质等综合素养的“大舞台”。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各高校综评校测面试中,《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备受重视,各校纷纷将其作为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招生选拔的重要参考。
复旦和上海交大备受考生关注,校测面试各具特色
今年,在参与综评改革试点的沪上高校中,复旦和上海交大在综评批投放的招生计划最多,因此备受考生关注。
在校测面试方式上,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均沿袭了各具特色的考察方式。其中,复旦采取的是专家、考生多轮“一对一”面试模式。面试专家在考虑性别、专业等因素的基础上每天随机分组,每组包含不同学科领域共5名专家;考生按高考平均成绩组间无差异原则,每10人随机分组。面试时,专家与考生一对一面试,每轮面试时间15分钟,共计75分钟;面试结束后每位专家独立评判打分,对每位考生排序,然后合计每位考生的面试成绩。
上海交大的校测面试采用的是“三对一”两轮面试模式。每三位专家一组,每次面试一名考生,每次面试时间为20分钟左右。各位专家根据同一评分规则独立打分。
根据相关规定,各校综评校测面试的成绩按“六三一”组成,即校测面试总分=高考成绩(60%)+面试成绩(30%)+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10%)。学校按招生计划择优录取。
部分高校校测,重点考察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真实性
从今年沪上高校启动的综评校测面试来看,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
以上海交大为例。今年该校进一步在综合评价的初审和面试环节中,使用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面试前,该校特别增设了“素质考察”环节,使面试专家能够全方位了解学生综合素质信息,增强学校与学生相互选择的多样性和匹配度。
同济大学本科生院院长、招生办公室主任黄一如教授表示,在招生中科学地利用考生的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继而推动高校从“招分”向“招生”的根本转变,是上海新高考改革“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济在今年的校测面试中,不仅进一步完善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利用办法,还重点考察考生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材料的真实性,从而了解每位考生在高中阶段的专业兴趣、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综合素质、身心健康状况。
华东师范大学在综评校测前期启动阶段,已将考生的《综合素质纪实报告》作为评审参考。面试开始前,专家通过查看报告了解考生中学阶段的综合表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面试对考生进行多方位综合考察。
在东华大学综评校测面试中,专家通过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对学生的社会人文、科学素养、外语能力进行测试。
高校精选面试专家,希望选拔更优秀考生
自2015年复旦和上海交大两校率先启动综评改革试点以来,沪上参与这一试点的高校已达九所。不少高校在尝到了综评改革试点带来的招生“甜头”后,今年不约而同地针对综评批的人才选拔,在面试专家遴选上设置了“门槛”,以期组织更优质的面试专家队伍,选拔到更契合自己培养理念的考生。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大等高校今年专门加强了对校测面试专家的遴选工作,进一步明确、细化专家遴选范围、遴选要求等,确保校测过程更科学、更有效。
华东理工大学招办主任吴辉介绍,今年学校在遴选面试专家时,不仅考虑专家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进取精神,还特别考虑专家是否具有国际视野。今年华理参与面试的专家来自学校各个院系,都是在学科前沿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授、副教授。面试专家确定后,学校招生办还组织进行了统一培训。
上海大学今年针对综评校测成立了面试专家组。根据学校要求,专家组成员至少具备副教授以上职称,学科领域涵盖理、工、人文、经管等,且专家必须是在教学或科研方面有突出成绩的资深专家或青年骨干,在通识教育方面有独到见解,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理念,思维活跃且善于沟通,拥有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