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产业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是知识技术密集、发展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革命性产业。目前,已有超过700家从事节能环保企业聚集滨海新区,使新区的节能环保产业初具规模。
700家企业聚集滨海 其中不乏国际名企
在大神堂风电场,一座座80米高的白色风机拔地而起,源源不断的输送着绿色能源,马棚口、沙井子等风电场也纷纷投入使用,进一步充实新区绿色能源。在中央大道,一排排光伏发电设备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输送到主电网上。在已经投用的垃圾焚烧发电场,一些没用的废物,被焚烧、分解成为无害物质,同时产生电能。在北疆电厂,海水淡化设备将咸水变成了淡水,供市民使用……近年来,滨海新区的节能环保产业有了飞跃性的发展,2010年,滨海新区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340亿元(不含节能环保服务业),约有700家从事与节能环保产业相关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在新区聚集,涉及汽车、照明、家电、工业装备、建筑材料、化工产品等行业。西门子电气传动、霍尼韦尔环境自控、诺卫环境安全、威立雅水务等一批在节能环保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知名企业,以及特变电工、膜天膜、龙净环保、泰达环保等众多在国内节能环保领域处于领先水平的知名企业更是纷纷落户新区。
目前,滨海新区在新型膜材料、除尘和烟气脱硫等大气污染治理装备、锂离子蓄电池、海水综合利用等很多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已成为我国领先的绿色建筑、生态环保技术及产品引进和示范推广中心。此外,随着新区承办的国际节能环保绿色产业博览会、国际生态城市论坛暨博览会、国际节能减排科技博览会等交流会议的增多,新区正逐渐发展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先进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引进平台。
以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三大产业为主
在提升绿色能源使用率的基础上,新区确定了以发展“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三大产业为主的发展导向。 节能产业方面:将围绕工业、建筑、交通、生活四大领域开展节能服务。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生态城的居民可以随时监控自家电器的耗电量,节约更多的能源。环保产业方面:将大力发展“三废”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充分发挥滨海新区环境污染处理专用药剂和装备生产的产业优势,适当引进和推广国外先进的环保装备制造技术。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方面:将有选择地发展污染小、附加值高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
预计到2015年,滨海新区的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700亿元以上,节能环保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达到25个左右。到2020年年末,滨海新区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形成50家左右节能环保产值超亿元的企业。
打造两个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
于家堡金融区是APEC框架内首个低碳示范城镇,“能源中心”则是于家堡探索低碳示范城镇建设的一个亮点,取代了在单体建筑物内设置供冷供热机房的传统模式,采取“冰蓄冷”的技术,在夜晚峰谷电价的时候进行制冰,在日间利用冰进行制冷。既节约成本,又充分利用电网能源,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目前,于家堡金融区已和法国苏伊士能源服务公司签署协议,正式启动了能源中心的规划建设工作。
除打造低碳示范镇外,新区还将依托中新生态城和中心商务区,成为承接国内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转移和装备、产品引进的重要平台。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力发展节能汽车、节能家电、节能照明器具、工业节能装备、绿色电池等装备及产品。依托空港经济区,大力发展节能电机、关键节能电力装备和航空航天领域节能环保装备及产品。依托轻纺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建设我国重要的节能环保建材生产基地。依托大港和南港工业区,积极延伸石油、化工产业链,大力发展环保材料、环保药剂、可降解产品等环保化工产品。依托临港经济区,引导大气、水污染、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防治装备、海水淡化装备、节能环保检测仪器仪表制造上下游企业集聚,打造我国领先的高端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集群。未来,滨海新区将以服务业为引领,积极推进节能环保服务、工业节能装备、节能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污染防治装备、新型环保材料、海水综合利用等六大领域的发展,努力建设节能环保综合服务和节能环保产品、装备研发制造两个国家级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