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全球报道:人民日报 为官需"耐烦" 否则百姓就受苦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10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为官需“耐烦”(红船观澜)清代廉吏陈宏谋在其《从政遗规·耿恭简公耐烦说》中曾讨论过为官者“耐烦”的问题:“居官莅事,牒诉

为官需“耐烦”(红船观澜)

清代廉吏陈宏谋在其《从政遗规·耿恭简公耐烦说》中曾讨论过为官者“耐烦”的问题:“居官莅事,牒诉纷错,日出事生。欲每事躬亲料理,未有不以为苦者。一有厌苦之心,便有不耐之意。或草率了事,或假手他人,或阘茸稽延,或急遽无序。民亦多蒙其累,事便不得其平。”大意是,为官要“耐烦”琐碎小事,不论事情多少,亦不论大小都不能怠慢,否则草率了事,拖沓敷衍,老百姓就要受苦了,事情也做不好。最后,陈宏谋还慨叹:“不耐烦所带来的后果,真是不小啊!”

古人的智慧与告诫,今日依然给人以启迪和警示。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奋战在工作一线,日日夜夜与群众打交道,所见所闻大都是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工作难免会有些琐碎。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干部都能够勤恳为民,想群众所想、谋群众所急。但也有少数人表现出不耐烦。有的干部想干“大事”,认为群众讲的多是家长里短,“剪不断理还乱”,理不出头绪也不想理;有的认为群众要求多、诉求广,众口难调,“按下葫芦浮起瓢”;有的在基层摸爬滚打年头多了,对一些事情逐渐麻木了,磨去了干劲儿也磨去了耐心,懒政惰政随之而来;有的感觉自己付出与所得不成比例,为民服务理念越发淡薄,不愿花心思费精力去下“绣花功夫”;还有的为群众办事碰了钉子或是被误会,久而久之热情消退,不愿再管“闲事”……这样的干部在工作中,耐性越来越少,牢骚越来越多,事情办不妥,群众不买账,上级不满意,自己往往也烦恼不已,陷入了恶性循环。

对此,不妨看看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不妨常常默念两句话:一是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是共产党人最讲认真。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我们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坚持认真对待群众的利益诉求,真诚对待群众的点点滴滴,这份认真,这份真诚,无不蕴含着对群众的细致耐心,对群众工作的极度重视。

1934年毛泽东在谈到如何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时指出: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这些,都是毛泽东强调要认真细致解决的群众小事,如果没有耐心,不真心实意,怎么能得到解决?又如何赢得拥护?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多数基层干部“5+2”“白+黑”地拼搏着;但同时要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对干部工作态度和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这都考验着干部的耐心。可是,群众工作再苦再累,也不能成为有的干部不耐烦的理由。试想,谷文昌战天斗地治风沙,带领群众十四年如一日艰苦奋斗,容易吗?廖俊波带领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被誉为人民的“樵夫”,不累吗?黄大发为了群众用水方便,一个人一辈子一道渠,不苦吗?回首我们党的历史,无数先锋模范,哪一个不是把群众利益高高举过头顶。宣过誓、入了党,身为共产党员,就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就应该为美好生活奋斗而无怨无悔。

摆正心态、耐下性子、日积月累,群众的事情一件一件办,群众的利益一点一滴谋,干部才能够赢得群众拥护,才会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10日 17 版)
(责编:袁勃)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