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浙江 » 正文

全球报道:告别粗放式 按下升级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15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告别粗放式 按下升级键(农家乐如何走好转型路)位于上海、杭州、苏州“金三角”的中心,浙江省桐乡市的地理位置可谓得
原标题:告别粗放式 按下升级键(农家乐如何走好转型路)

位于上海、杭州、苏州“金三角”的中心,浙江省桐乡市的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前些年,农家乐旅游热度渐起时,桐乡许多农村建起了不少农家乐。目前,它们发展状况如何?记者近期调查发现:大部分粗放式农家乐早已关门歇业,另一部分则朝着现代农庄模式发展。升级后的农家乐,经营得愈发红火。

游客眼光越来越挑,粗放式农家乐难以为继

7月4日,记者来到桐乡市石门镇桂花村,曾经火爆一时的桂缘草堂农家乐已经关门,经营者姚洪根重新做起了畜禽养殖的生意。谈起过往,姚洪根还有些激动。桂花村里有大小桂花树1.5万余棵,是浙北特有的生态名胜村。每到9、10月,游客满村都是。2006年,姚洪根瞅准商机,联合几个村民在村里首先办起了农家乐。起初,每年桂花节期间,每天入账超万元。只是两个月的花期一过,游客量骤减。不过仅靠零星散客也能保本。每年的桂花节,成了姚洪根最主要的期待。

“像姚洪根这样由本地村民自主开办的农家乐,前些年较为普遍。”桐乡市农办综合调研科科长周长金分析,在农家乐旅游市场还没饱和的时候,村民自办的农家乐虽然只懂得做做农家菜,但也能赚到钱。但随着农家乐数量增多,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市场利润逐渐摊薄,他们就要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现实确实如此。近年来,村里办节庆的做法逐渐被其他地区模仿。“龙舟节”“菊花节”“梨花节”在各村纷纷亮相,桂花村的游客已不如往年。2015年,姚洪根无奈关停了农家乐。

拥有便捷的交通、知名的景观等便利条件,桂花村农家乐为何没能持续火爆?在周长金看来,农家乐经营管理水平低、硬件设施不足、“主人文化”缺失、文化挖掘不足等问题,都是制约农家乐健康发展的因素。“另外,从大城市过来的游客眼光越来越‘挑’,农家乐如果只停留在‘吃农家菜’肯定不行。”周长金表示,如今想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农家乐旅游必须放弃粗放式发展,迈上升级之路。

土地、资金、人才政策支持,现代农庄发展加速

随着时间推移,农家乐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近几年,“洗牌”过程更是加速。一边,不少村里的农家乐陆续倒闭;另一边,不少人却又加入办农家乐的大军中来。

7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桐乡市洲泉镇湘溪村的猪舍里庄园,老远就听到游客在嬉戏。占地325亩的庄园里,帐篷露营、垂钓、小猪赛跑区、龙虾池、野火饭厅、飞猪馆、小动物互动体验区等特色项目区每个都聚集着不少游客。“周末这里一天要接待上千人。”庄园负责人沈梦佳对庄园里的游客量很满意,“现在单纯来村里吃农家饭的人越来越少了。所以我们开农家乐,就要做大、做精、做特色。我们的庄园,是农家乐的升级版。”

为了打造农家乐的升级版,2014年桐乡市出台“大力发展现代庄园经济”的实施意见,为以往无序、粗放的农家乐发展指出了一条新路。

“庄园经济和农家乐有着类似的体验形式,但其内涵更丰富,需要集中一定规模的土地,投入现代化生产要素,实行农、工、贸、旅一体化经营,是农旅融合发展的一种新业态。”桐乡市农办副主任徐杰进一步解释,“以往的农家乐形式简单,桐乡在区域、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并没有好好利用,属于‘守着金矿讨饭吃’。如今发展庄园经济,可以利用手头资源,更好地将农村旅游做大、做强。”

想要做大,土地问题成为农庄建设的关键所在。桐乡市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动土地流转集聚。2015年,在石门镇春丽桥村,想拓展餐饮业的四季果园农庄面临缺少建设用地的问题。市农办、建设局等部门积极协调,为农庄提供了3亩建设用地,四季果园得以大展身手,仅去年春节前后承接的年会酒席就有1000多桌。据统计,桐乡市目前已为各地农庄解决建设用地近百亩。

除去土地,资金问题也是农庄建设的拦路虎。桐乡市建立国有农业投融资公司,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和金融的放大作用,目前已发放上亿元涉农贷款。同时,桐乡市财政全额投入3000万元注册,成立了桐乡市农信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已累计担保涉农贷款金额数十亿元。目前已形成“多元投资、招商引资、银行借资、向上争资、民间筹资”的多元化招商融资平台,为桐乡农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做惯了农家乐这样的小本经营,大麻镇湘溪水产的农家乐负责人张建国在转型初期总是不习惯。来到猪舍里庄园考察,看到丰富的经营业态,也十分想学。为了让张建国们少走创业弯路,桐乡市专门组织全市农业领头人员参加农庄经营培训。不独在本市学习,近年来还与台湾农业协会持续开展“百大青农”培训计划,一大批青年农民分批次到台湾参加为期3个月的深层次培训。如今,像张建国这样的青年农民,不少已经成为桐乡农庄发展的领军人物。

村容村貌配套,农旅发展让村民享受红利

这个夏天,位于正福村的荷博园内,湖面上绽放着无数的荷花。走进村里,白墙黛瓦的徽派民居在绿植包围中格外显眼。来村里农庄游玩的客人对村容村貌纷纷点赞。“农庄高标准发展,周边村容村貌也必须配套”,依据这一要求,桐乡市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工程。几年来,一大批具有乡土气息、江南韵味的浙派村庄纷纷亮相,与高标准的农庄相得益彰。

互联网小镇乌镇、毛衫时尚小镇濮院、运河古镇石门……发展农庄经济,桐乡格外重视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如今,桐乡各地均有自己的优势文化资源。与此同时,整合周边文化旅游资源成为不少经营者增加客流量的法宝。在稻乡人家,负责人就与周边福严寺、新市古镇等景点合作,抱团发展。优势资源的整合叠加,不仅让游客省了钱,也让农家乐有了固定客流量。

当下,桐乡市各地农庄发展虽有大有小,但在市农办、旅游等部门的指引下,牢牢坚守高质量、高起点的发展标准,让经营者有了稳定的客流量。吸取以往教训的石门镇桂花村,加大了对历史遗迹、江南民俗等文化资源的挖掘。“淡季的时候,村里民俗表演会定期上演,小羊羔、土鸭等农产品也早已名声在外。炒年糕、垂钓、烧烤等体验活动四季都可以参与。”桂花村党支部书记钟明富介绍。

农庄的不断发展,让周边村民享受到农业旅游带来的红利。在凤鸣街道的红冠飨庄农家乐,老板吴晓杰就做起了“旅游+农业”融合的生意。前面开农家乐,后面大片的林地养鸡,100多亩的养殖场变身一座土鸡庄园。吴晓杰还发动村里其他养鸡户一起合作,带动大家共同致富。据介绍,农庄每月能卖出5万多只土鸡;在猪舍里庄园,30多位村民在这里工作,每月可以拿到3000元收入,村民老沈说:“这里工资稳定,比以前种地可强多了。”

目前,桐乡市已拥有市级以上农家乐特色村(点)21家,其中省级以上7家,此外还拥有市级以上休闲观光农业园13家。2017年,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5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亿元。

从以前低端农家乐的散乱式发展,到如今走高质量农庄式发展,桐乡市的农家乐按下了更新升级键。对于未来,徐杰表示:“桐乡现代农庄建设开展3年,就调研结果来看,目前还存在资产回报率低、技术人才储备缺乏、宣传推介平台偏少等不足。未来,桐乡还将进一步规范经营管理,促进联结带动,逐步引导农庄向现代化、生态化、特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努力打造农业产业新高地和休闲旅游新目的地。”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15日 11 版)

(责编:郭扬、吴楠)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