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最低23℃最高31℃ 有人嫌冷有人嫌热
眼下,申城已进入“蒸笼”模式。公共场所的空调也已尽数开启,但空调的温度似乎总是“众口难调”,有人抱怨太冷,有人苦叹太热。地铁、公交、商场,在这些公共场所,实际温度如何?同一个温度下,为何有不同的体感差异?
劳动报记者从多方了解到,人流密集程度、出风口排布、空调新旧等都会对特定区域的温度造成影响。地铁及商场运营方均表示,将密切关注空调温度,及时进行干预,尽可能满足绝大多数市民的体感舒适需求。
大型商场:平均温度27℃
高温天,不少市民喜欢躲进商场避暑。记者对长宁、黄浦及浦东新区的部分商场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多数商场室内温度维持在27℃左右,但个别单店的温度却很低,不少营业员都穿着长袖长衫工作。
多数适宜个别店铺较冷
记者在长宁区中山公园龙之梦测试,进入商场后,并没有感受到明显的冷热交替,在入口大厅,气温与户外相差不大。往里走,气温已有所降低。记者在商场走了一圈,感受与刚进入时的情况相近,不仅没有很冷的感觉,反而身上有些出汗。从记者的切身感受而言,这里的温度不低。取出温度计测量,结果显示气温维持在30℃上下,根据方位或地段不同,商场内温度有些许波动,但没有低于26℃的情况出现。
长宁来福士、人广来福士、正大广场以及浦东第一八佰伴的测试结果类似,大厅的温度较为适宜。只是,在个别单体店,尤其是一些服装、化妆品等门店,降温明显。“空调是商场的,我们店没空调,但很冷。”一位潮牌服饰店的营业员告诉记者。
出风口区域温度较低
2007年国家发布了《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明确要求,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医院等特殊单位以及在生产工艺上对温度有特定要求并经批准的用户除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记者所测商场,均符合该要求。
第一八佰伴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通常,大楼内的商家并不是室内温度的直接操作者,空调温度调节由物业公司操作。商场所在大楼一般都是中央空调,采用电脑操作和监控。工程人员利用操作系统对每一个楼层的温度进行监控,根据检测结果,对操作系统进行微调。
至于个别店铺体感较冷的原因,负责人解释,受商场内人流量大、店铺位置、出门口排布等综合影响。“比如潮牌服饰的店面面积比较大,显得空旷,单位面积客流就不是很多。具体还要看下规划图,一般离出风口越近,温度也会更低一些。”
安排楼管巡逻监控
为了应对夏季,保证消费者及商户的体感舒适,商场方面将安排楼层管理员进行巡逻,发现温度异常,超出合理温差范围,将及时通知物业进行处理。
地铁车厢:最低24℃最高30℃
室外高温炙烤,尽可能利用轨交出行,是不少上班族的选择。那么,上海地铁车厢内的空调温度状况如何?日前,劳动报记者使用普通温度计,在早晚高峰、非高峰时段,分别搭乘了沪上多条轨交线路进行测量,结果发现,不同运行路线的车厢内温度差异确实比较大,最低可至24℃,最高接近30℃。
高峰时段热气腾腾
记者测量出的最高温出现在早间的3号线中山公园站,为30.2℃。当时正值8点左右的早高峰,地铁客流量巨大,加之3号线属于“高架线路”,列车完全暴露在户外,经受阳光照射,车厢内体感非常热。有上班族向记者表示,现在还不是车最热的时候,以前在三伏天挤3号线,如果空调不给力,真是跟“洗桑拿”没什么区别。
早晚高峰,作为换乘枢纽之一的人民广场站,人流量特别巨大,在此交汇的3条线路都很拥挤。傍晚18时许,人民广场站站厅内便是热气滚滚,伴随着浓浓的汗味儿。记者登上了此间运行的三辆轨交测温,彼时,8号线车厢内测得的温度为29.1℃,2号线为28.2℃,1号线则达到30℃。
非高峰时段“有点冷”
可在非高峰时段、非拥挤车厢,乘客的体感又有了明显差异。同样是轨交2号线,晚间20点,晚高峰已经结束,记者搭乘一列满是空座的地铁,一位女士将自备的衬衫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她直言:“太冷了,尤其是车运行起来,那流通的风,凉啊!”记者掏出温度计一测,实时车厢内的温度,只有25℃。
记者还搭乘了时常被网友吐槽“空调力度超大”的几条线路,对于记者之类脂肪较多的乘客而言,确实凉爽,但对部分女士、老年人来说,难免有些温差较大。如晚间使往金桥的9号线、晚间使往世博大道的13号线、使往花木路的7号线等。这些车厢的温度都低于27℃,记者测得最冷的一节车厢,温度只有24.3℃。
人流量大、车型制式不同
记者了解到,根据2015年发布实施的《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规范》第二十二条(列车服务)第(四)款的有关规定:列车空调具有通风及紧急通风等功能。夏季室外温度在35℃以下时,车内满载时有效供风区范围内温度约为28℃。夏季室外温度在35℃以上时,在空调额定工况下应保持车厢内部比室外低8℃的温差。这意味着,夏季地铁温度应≥28℃。
记者测量的车厢温度,基本都满足规定,但乘客为何还会感觉过热或过冷呢?
“每年都会接到许多乘客类似的反馈,我们也在努力调整,但空调温度的调整,确实比外想象的要困难得多。”上海地铁运营方相关负责人向劳动报记者坦言,地铁车辆空调运用环境复杂,受列车车厢内外温度、客流等时时波动、变化的影响,导致温度实时调节和控制在实际过程中滞后,表现为体感偏冷或者偏热。
“一个是车辆制式不同,我们目前有近20种线路及车型,空调的档位(常见分3挡)设置也有差异。”负责人指出,如今绝大多数轨交线基本都是驾驶员在驾驶室即可控制全列车各车厢温度,而1、2号线部分旧款列车,需要技术人员上列车进行调试操作,但这样的列车数量非常少。此外,便是列车“服役”年限的差异,简单而言,新车空调力道足,旧车制冷效果差一些。
早晚高峰密集的客流,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简单来说,同一个温度,人多了就热,人少就冷,毕竟人也是热源嘛。”负责人介绍,因此地铁会适时监控进行调整,但温度(调高或调低)的改变,也需要时间过程,相对于乘客的体感,势必有所滞后。
自动调节+人工干预
地铁方面表示,目前尚不能完全做到对动态温度进行精细化控制,因此,只能尽可能满足多数人需求。
据悉,目前地铁采用的是“地铁自动控制”与“人工干预”搭配的机制。简单说,空调的启动、工作与监控都是自动控制。各车型空调系统均安装了室内和室外两种温度传感器,检测车内、车外温度,依据采集的温度数值,以及系统设置的工作曲线,自动计算成目标温度,并以此控制空调运行状态,实现车厢内目标温度可随外界温度变化的自动调节。
“人工干预”温度一般为“一日三调”,即列车投入运营前,由司机检查车厢空调运行情况,确认空调设备运行正常,并根据当天的天气预报分为:出库至7时30分、7时30分至19时、19时至回库这三个时间段对空调温度作调节。一日三调之外,当天气出现急剧变化造成气温突变时,进行临时性调整。
地铁运营方提醒,乘客若遇到空调过冷、过热或者是故障情况发生,可以拨打地铁服务热线64370000,并告知车厢号。工作人员将根据乘客集中反映,尽快通知检修人员就近上车查看、处置。若确认空调系统存在故障,将安排下线检修,换备车上线替运。
公交车厢:最低23℃最高31℃
“为什么大热天要穿两件短袖?因为公交太冷!”职工王先生在朋友圈晒出一张自拍,表示其搭乘的71路公交车空调温度太低,尽管他已经关掉了距离最近的两个出风口,但车厢的整体温度还是偏低。
不同线路温差大
记者搭乘了王先生反映的这条线路,确实一上车,空调的力度就特别足,记者在车厢内的测温显示,当时的温度只有22.8℃。
不过,不同公交的差异也比较大。记者较多搭乘的公交54路、825路公交车,车厢的温度就相对“暖和”,基本在28℃左右。最热的一辆公交,其车厢温度达到31.2℃,经乘客提醒,师傅才加大了空调力度。
开放区域随意性大
此外,记者体验还发现,同一公交车不同区域,也存在明显差异。比如车厢后部的温度明显偏低,而前半部则较高,记者实测的结果,有1-2℃的温差。这可能与后半截车厢的空调出风口离乘客较近,而站立区较小人不多有关。
“公交都是户外跑,一会开门一会开门,不是封闭区域,我也很热啊!”一位公交师傅和记者聊到,不同于地铁温度能统一控制,车内温度更多由司机自己把控,因此,随意性较大。
司机可根据需求微调
“但我们还是主要以乘客感受为主。”这位师傅补充到,“车厢温度一般控制在24℃左右,到了后面更热的天,我们会考虑室外和车厢温度差在5℃左右,这样上车感到清凉,下车也不会不适应。”他还表示,车厢温度低了或高了,乘客可以和他们说,他们会根据乘客的舒适度对空调相关设置进行微调。
至于保障夏季空调车的运营,记者了解到,一般巴士公司的空调车维保会提前在高温季前开始,维保人员会逐一检查空调风机,并进行除尘、清洗滤网等。空调滤网必须每周清洗一次,以确保车内空调制冷和节能效果。
根据《上海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服务规范》第30条规定:每年6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车厢内温度高于28℃时,应当开启车辆空调设施。公交车如未按规定使用空调,乘客可以拒绝购买车票或支付车费。同时,乘客可拨打12319、12345热线进行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