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网络 » 正文

全球报道:新车挡泥板后掏出蜂窝 4S店 蜂子钻进车你去找蜂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21  来源:荔枝网
核心提示:这两天,周先生一家被一窝蜜蜂折磨得心力交瘁,只因这个蜂巢是从新车挡泥板后掏出来的。7月7日,周先生从德阳一家吉利汽车4S店提

这两天,周先生一家被一窝蜜蜂折磨得心力交瘁,只因这个蜂巢是从新车挡泥板后掏出来的。7月7日,周先生从德阳一家吉利汽车4S店提了一辆价值11.5万元的新车,谁想到还“附带”了一个流着蜂蜜的蜂巢。更让周家人难以接受的是,在与4S店交涉时,还被怼:蜂子钻进车子你去找蜂子。

新车挡泥板后掏出几公斤重蜜蜂窝4S店:蜂子钻进车子你去找蜂子

新车挡泥板后掏出几公斤重蜜蜂窝4S店:蜂子钻进车子你去找蜂子

新车买回家12天 挡泥板后掏出一个大蜂巢

7月7日,家在南充市营山县的周先生,从德阳市德澳吉利4S店购买了一辆吉利博越汽车,当天上午就开回了南充老家。之所以跑到德阳买车,是因为周先生的姐姐周女士已在德阳生活工作多年。

12天后的7月19日上午,周先生从车子左后轮的挡泥板背后,掏出了一团大蜂窝。从周先生拍摄的视频可以看到,撬开挡泥板,大量蜂巢被拨离出来。同时,新鲜的蜂蜜也顺着挡泥板和轮胎流下来。

新车挡泥板后掏出几公斤重蜜蜂窝4S店:蜂子钻进车子你去找蜂子

“其实,买回家第二天,出太阳时,我就发现车尾有蜜蜂转悠,不过当时没在意。”周先生说,一连几天都发现车尾有蜜蜂,就去洗车店把车洗了,但仍不起作用。

7月19日上午,又是一个大晴天,周先生在车内被蜜蜂蛰了一下,这才发觉不对劲。“一直检查,才听到车后轮挡泥板里有嗡嗡的声音,撬开后,就看到里面全是蜂巢。”

新车挡泥板后掏出几公斤重蜜蜂窝4S店:蜂子钻进车子你去找蜂子

向4S店索赔被怼:蜂子钻进车里你去找蜂子

刚买十来天的新车,居然掏出“几公斤重”的蜂窝,这让周先生一家心里窝火。19日下午,周先生就开车赶到了德阳,20日上午,又和家人一起到了德阳市泰山南路的4S店,讨个说法。“这个车子不得要,我们要求换车。”周先生的姐姐周女士说。

但在4S店内,周家人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上午过去,他们说处理不到,我们下午三点又过去,一直到4点半,都没人理睬我们。”周女士告诉记者,“直到因为气不过,把车停在了店门口,店方才出面协商。”

新车挡泥板后掏出几公斤重蜜蜂窝4S店:蜂子钻进车子你去找蜂子

但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发生了语言冲突。“他们拒绝换车或退车,只说洗干净就完了。”更让周女士气愤的是,4S店一名工作人员居然说:蜂子钻了车子,你去找蜂子嘛。而这一画面,也被周女士用手机拍了下来。

“我们想不通蜜蜂是怎么进到车子里面的,我怀疑是不是拿的问题车给的我们。”周女士说。直到20日下午6点多,周先生一家从4S店离开,双方也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新车挡泥板后掏出几公斤重蜜蜂窝4S店:蜂子钻进车子你去找蜂子

4S店回应:

车子本身没有质量问题 不可能换车或退车

20日晚上9点半,记者联系上德澳吉利4S店工作人员贺先生,他也是当时周先生买车时的销售员。

“提车之前,车子在4S店放着,没有出现蜜蜂。”贺先生告诉记者。他同时向记者透露,“问了养蜂的人,成群的蜜蜂,在有蜂王的情况下,建造这么大的蜂巢,也就是一两天的事情”,“他们是7号提的车”。

对此,周女士有不同意见,她认为,“产下这么多的蜂卵,没得两个月,是不可能有这么多蜂蜜的”。不仅如此,弟弟周先生称,提车第二天就发现有蜜蜂。双方各执一词,至今依然无法确定,蜜蜂在车内筑巢始于何时何地。

针对周家人提出的换车或退车问题,贺先生表示,“车内有蜜蜂筑巢,跟车子本身的质量,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车辆本身有质量问题,那没话说,该换车换车,该退车退车。”周先生说,“车子本身没有质量问题,你觉得换车或退车可不可能?肯定是不可能的。”

对于周女士所拍视频中,让“去找蜂子”的男子,贺先生向记者证实:“那是我们一个同事。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