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5美分”:见证中国光伏的“寒冬转型”
中国光伏企业必然将在行业洗牌的“阵痛”中走向新生,品牌合并,技术升级,规模发展必将成为光伏企业一致的选择和出路。见证了光伏产业的辉煌和阵痛之后,金融机构如何为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入更大的发展动力,关系着这些光伏企业的战略决策和市场发展速度,也会给我国清洁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带来间接的影响。
为响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议,2011年12月9日,国家能源局再次向外界透露,《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已由原来的“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将达到10GW”上调50%,至15GW;事实上,相比较最早流传的“5GW”目标,光伏“十二五”目标已经连续上调两次。
无疑,金融业在规避自身风险的同时,需要更长远的眼光来解读国家政策,把握大势,联手光伏产业的佼佼者,共同促进我国光伏产业的转型升级。
面临政策利好
作为朝阳产业的我国光伏产业,在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共同推动下,近10年走过了一段光辉的岁月,在全球市场竞争环境中取得了一席之地,并诞生了尚德电力、英利集团等诸多世界级的多晶硅电池制造企业,和像汉能控股集团这样专注薄膜技术、贯穿光伏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条的光伏龙头企业。2011年由于欧债危机、美国“双反”等外部因素,多晶硅企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寒冬”,而这也是一个新兴产业发展初期所必然面对的阵痛。
清洁能源关系到国强民富。兼具“战略新兴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双重光环的中国光伏业多年来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离不开国家频频出台的倾向性政策。
早在2006年,我国就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提出了太阳能“上网电价”的概念。2010年上半年,财政部联合科技部、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在全国范围内推进金太阳示范项目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中央财政对示范项目中关键设备的补贴最高可达到总价的70%。
在“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背景下,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各自的产业5年发展规划。其中,与光伏产业直接相关的是国家能源局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工信部的《“十二五”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目前这两份规划稿均已经上报国务院,等待审批通过。
根据已对外界公布的内容,国家能源局提出要推动“太阳能城市”和“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进一步提高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巩固国际竞争力,保持占有国际市场40%~50%,形成10家左右年产能1GW以上的大型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工信部则提出要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和提升生产工艺,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骨干企业做强做大,并实现太阳能发电“平价上网”,在主要电力市场实现有效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工信部的“十二五”规划还重点提到要促进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支持建立BIPV系统,这将促进市场广阔的BIPV市场的发展。目前中国有480亿平方米建筑面积,如果在其中的10%建立BIPV系统,将形成500GW薄膜太阳能专属市场,这将极大的促进薄膜太阳能技术的发展,促进薄膜玻璃幕墙等产品在我国迈向实质性应用。
光伏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尽管受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光伏需求大国削减光伏补贴的影响,全球光伏市场仍将保持正增长。著名瑞士Sarasin银行针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调查报告指出,2011年~2015年间,欧洲太阳能市场将每年缩水5%,但由于中国等新兴光伏市场发展,2012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将增长20%,2010年到2015年之间,全球光光伏市场年增长率将达18%。
有关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几年里,太阳能发电将在越来越多地区实现终端用户的资费平价,太阳能产业将不再依赖国家补贴方案。同时,世界光伏市场将不再依赖欧洲,在地理分布上将更加广泛,到2013年,将有超过10个光伏市场实现年总装机容量达500MW。
中国国内证券公司国金证券则对未来光伏市场的发展更为乐观。国金证券认为,2011年~2015年,光伏发电成本将逐渐接近当地上网平价,在这一前提下,光伏行业会迎来第二个发展大周期,未来几年光伏装机量会有巨大增长。国金证券预测,按照2020年光伏发电替代全球发电量的5%,每年新增的光伏装机量也将是目前水平的10倍以上。
鉴于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一些行业龙头企业正在不断扩张。晶硅太阳能领域,保利协鑫、特变电工、赛维LDK等均在2011年宣布了扩产计划。薄膜太阳能领域的代表是汉能控股集团,其在2011年相继投产了四川双流、广东河源、浙江长兴基地,到2012年将形成2GW产能。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数年内,薄膜太阳能与晶硅太阳能的市场格局也有望产生改变。有关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全球光伏市场年增长率仅能达到18%,但薄膜太阳能将保持更快的增长速度,到2013年,将达到32%的年平均增长率。
金融力促转型升级
在过去的10年间,金融业通过信贷等多种形式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促成中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使中国迅速成为光伏大国。即使在“光伏寒冬”的2011年,中国金融业仍然对中国光伏业充满信心,多家金融机构对光伏业企业提供了信贷支持。
近年来。多家光伏龙头企业都获得过国家开发银行的信贷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一直把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作为融资支持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2010年尚德电力、天合光能、英利、晶澳太阳能和赛维LDK相继获得了百亿元规模的融资授信。而针对走新一代技术薄膜路线的全产业链龙头企业汉能控股集团,2011年11月,国家开发银行为汉能控股集团提供了300亿元人民币战略授信。同一年内获得国家开发银行信贷支持的还有中电光伏和超日太阳能。2011年间,对光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还包括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信银行、江苏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
正是因为金融行业通过对光伏企业尤其是光伏龙头企业的“雪中送炭”,“寒冬”期间有效支持这些龙头企业的规模发展,这也为中国光伏产业的整合发展争取到了时间。
在未来一段时间,尽管光伏市场前景看好,但欧洲市场的缩水终将促成中国光伏产业的“行业洗牌”,一些资金、技术实力弱小的中小光伏企业将被淘汰,而在具有差异化优势的行业龙头将继续扩大产能,提高行业集约度。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分析认为,这次行业整合将促进中国光伏产业调整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向高端领域进军。
可以预计,随着政策利好、技术升级以及金融支持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中国光伏业将摆脱原先“粗放式”的经营模式,走高科技、全产业链、大规模的新型发展之路,带动我国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持续提升,为中国从光伏大国向光伏强国转变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