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上海高校里的思政选修课红了 原来点名的课如今必须"秒杀"

   2018-07-27 人民网900
核心提示:原标题:上海高校里的思政选修课红了 原来点名的课如今必须"秒杀"据《劳动报》报道,以前用来点名混学分的思政课,红了。在上海

原标题:上海高校里的思政选修课红了 原来点名的课如今必须"秒杀"

据《劳动报》报道,以前用来点名混学分的思政课,红了。在上海的高校里,思政选修课成了选课热门,学生要如同网购秒杀一般比“手速”,一两百个名额在短短数秒内就可一抢而空。不仅一课难求,还“红人”辈出,一些思政教师成为学生口耳相传的名嘴。

自2014年起,上海市在教育部指导下率先开展“课程思政”试点。从内容顶层设计到教学方法创新,提高思政理论课的“抬头率”,一大批思政选修课一开即“红”。与此同时,上海加快推进由“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改革,探索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

思政课变了样子

3108是复旦大学最知名的教室,这间大型公共教室是约定俗成的讲座中心,热门讲座总是一座难求,但因一场思政课挤得水泄不通还是第一次。在复旦大学新开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专题课程首讲上,没抢到位子的同学搬来椅子,坐在教室后面和过道上。教室外,一些同学站在窗边,探进头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上,“全国最美思政教师”陈果总会在课堂上抛出各种“扎心”话题,带动学生一起讨论。她的课被学生们概括为“精神财富的分享”,能让人感到温暖。在内容建设方面,由多位教师合力开出的该课“慕课”版上线后,已有来自全国182所院校的18万人选修。

这并不是复旦大学的独有现象,类似情景在上海高校比比皆是。目前,“中国”系列课程已实现高校全覆盖。复旦大学有《治国理政》、华东师范大学有《中国智慧》、东华大学有《锦绣中国》、华东政法大学有《法治中国》、上海海事大学有《大国航路》……这些课程围绕大学生群体特征,结合专业学科特色,围绕当下热点、时代大势,回应学生的成长困惑,授课方式也更多采用专题讲座结合“头脑风暴”式讨论和调研实践。

专业课也是育人课

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人体解剖》是每名学生都要上的专业课。主讲教授张黎声精心设计的第一课,就是让学生了解遗体捐献的具体过程和意义;每次课前要求学生表达对遗体捐献者的敬意;解剖楼布置了“遗体捐献文化长廊”……“科学与人文是医学的双重属性,在教医术之前,更要教他们如何做好一名社会人。”张黎声说。

在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虞丽娟看来,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不是增开几门课程,也不是增设几项活动,而是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通过“基因式”融入所有课程,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教书育人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目前,上海已形成以思政课必修课为核心、数十门“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为骨干、300余门综合素养课为支撑、1000余门专业课为辐射的“课程思政”育人同心圆,圈层效应初步显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重要论述要求。

将启动思政领航计划

新时代的思政课愈发亲切有益,得到了学生们肯定。2017年,覆盖全市40%的思政课课堂的听课调研显示,课程优良率92.7%,学生到课率98.9%以上,96.7%的受访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自己的思政课老师。

2019年上海将启动高校课程思政领航计划,即在全市遴选推出一批整体改革领航高校、重点改革领航学院、特色改革领航团队和精品改革领航课程,不再“全面支持”,而是遴选“优等生”,领航校每校每年支持200万,目的就是要出一批好的老师、好的课程、好的学院、好的制度,在实践中形成课程思政教学规范。

(责编:陈晨、韩庆)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