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宁夏 » 正文

全球报道:【喜迎自治区60大庆】柴建方:来宁夏是我最大的幸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31  来源:宁夏新闻网
核心提示:人物简介 柴建方,1943年出生,河南郸城人,1968年毕业于宁夏大学中文系,曾任摄影记者多年。国家一级美术师,系中国书协二届理
人物简介

柴建方,1943年出生,河南郸城人,1968年毕业于宁夏大学中文系,曾任摄影记者多年。国家一级美术师,系中国书协二届理事、西泠印社社员、宁夏书协名誉主席、宁夏文史研究馆馆员、宁夏书画艺术发展促进会名誉会长、宁夏书画专修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文联“百杰书法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擅长行草隶篆诸体及篆刻艺术,曾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性大型书展并多次获奖;被中南海、外交部、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长城碑林等国内外百余家陈列、刻碑和收藏。作品收入国内外200余种大型集子,传略收入十多部辞典。

 

QQ图片20180730161143_副本.jpg

14岁报名移民宁夏 手抚黄河水兴奋不已

我在书法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大家就都以为我出身书香之家,其实完全不是。我家祖辈在河南,是地道的农民,父母没有文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我是个幸运的偶然。我家里兄妹5个,两个妹妹,两个弟弟,我是老大,母亲是小脚女人,不能下地干活。1957年,我小学毕业后被迫辍学。这时,村里宣传到宁夏移民,介绍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江南,鱼米之乡。我当时不相信,就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感觉宣传介绍没有说谎,于是报名去宁夏。我的家乡离黄河相当远,在豫东,是个大平原,从小没见过山,所以十分向往山和黄河。

1958年正月十八,我们出发去宁夏。县上把我们一批移民集中起来,送到商丘坐上火车,从商丘一直拉到兰州,在兰州住下。按照指点,我一路去找黄河,很快就到了黄河边上,看到黄河心里怦然心动。看到黄河水是黄的,才恍然大悟黄河为什么叫黄河。心想自己要去的宁夏也能看见黄河,就特别高兴。当时包兰铁路还不通,我们坐了三天汽车到达宁夏,一路上印象最深的是看见中宁马路两边的“石榴树”,老家的石榴树都在村前屋后,奇怪宁夏的“石榴树”怎么都长在田野,后来才知道,我当时看到的是枸杞树。到达目的地还需要轮渡,过轮渡的时候,我用手轻轻抚摸了黄河水,让我兴奋不已。那一年我15岁。

河南到宁夏来的移民都很分散,我们被分到各个村,我家在青铜峡叶盛。父亲一生只有一个爱好——织网捕鱼。记得刚到宁夏春水已开始融化,汉延渠里有许多水塘。父亲就用从老家带来的渔网试着捕鱼,没想到一网下去竟然捕上来好多鱼。父亲高兴地说:“太奇怪了,我活了一辈子,一网下去从来没捕过这么多的鱼!”第一次捕鱼,父亲收获颇丰,回家倒了两大脸盆,绝大部分送给了老乡和邻居。父亲后来激动地跟我说:“建方啊,你可是领我们来了个好地方,真是鱼米之乡啊,没想到鱼这么多,我明天还要去打鱼。”

学写春联结缘书法 少年与大师作品同展出

我从小热爱书法是因为写春联。小学三年级时过春节,父亲让我给家里写对联,我当时就傻眼了。父亲很不高兴:“你已经念了三年的书,连一幅对子都不会写,别念了,回来种地吧。”我不敢吭声。此后,我开始用小本子搜集对联,开始认真写字,一幅对联有这么大学问,这么多讲究,我开了眼界,书法为我打开了知识的窗户,觉得越写越有意思。第二年春节,经过一年的认真练习,我心里有数,知道怎么写对联了。左邻右舍看到我家的对联,纷纷拿上红纸,请我写对子,并送来好吃的表示感谢,我尝到了练字的甜头。从此,再未间断练习书法。

来宁夏时,我带了砚台墨块和毛笔字帖,在青铜峡宁朔中学上学的时候,我天天练大楷,很快同学和老师都知道了我。1959年国庆节,学校老师通知我,县文化馆庆祝国庆10周年举办书画展,让我参加。我跑到供销社百货公司,买了一张纸,发自内心地写了一幅《登鹳雀楼》交给老师。国庆放假后,在文化馆看到我的字被选中参展,当时展览上有很多书法大家的作品,特别难得的是看见胡公石老先生的书法也在其中。胡公石先生是我崇敬的书法大家,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1972年国庆节,我见到胡公石先生,有幸成为他的弟子。

QQ图片20180730161205_副本.jpg

求学工作得偿所愿 端着相机写字帖

1964年,我考上宁夏大学中文系。1968年,大学毕业被分到永宁县。那时候刚参加工作都要去农村接受再教育。公社书记说,你是学中文的,就先给我当几天秘书,公社要开三干会,你先写一个开幕式讲话。我就按他的要求把讲话稿写好了,他一看非常满意。随后又让我写广播稿,送到公社广播站、县广播站。一个星期后,我被告知调到了县广播站。

在县广播站,每到采访现场,看到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的场面,就特别想拥有一台相机。我鼓起勇气向当时的县委书记申请购买相机,没想到被批准了,于是我在银川百货大楼购买了我人生第一部相机。此后,我的新闻摄影作品频频见诸报端。1970年2月初,我参加了宁夏日报社在中卫举办的首批工农兵摄影培训班。

1972年,经宁夏日报记者米寿世老先生的推荐,我被调到宁夏美术摄影展览办公室工作,专门负责摄影。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是写字帖。同事开玩笑:“你不务正业,一个搞摄影的,不钻研摄影,每天一来就写毛笔字。”我跟他们说,就跟大家晨练一样,每天练字是一种习惯,不会影响工作。紧接着到了国庆节,日本首相访华,毛泽东主席赠送日本首相唐代怀素的《自叙贴》,登在人民日报头版。我看到后就告诉大家,书法的春天来了。果然没几天,红头文件来了,通知要征集书法作品,庆祝中日恢复邦交。我负责征集书法作品,每天练字再也不是“不务正业”了。

人生三幸成就斐然 再尽绵薄力不负好时代

我的人生有三幸,第一幸就是来到宁夏,如果不来宁夏,就没有今天的我。《登鹳雀楼》这首唐诗是我从启蒙时就背得很熟的一首诗。在兰州看到黄河,来到青铜峡叶盛又见到黄河,古人诗句中描述的黄河展现在我眼前,长河大漠,辽阔壮美,是我一生最难忘的情景。大家说我的书法有气势,我认为这种气势得益于这块土地对我的陶冶和滋养。

第二幸是结识诸多艺术大家,和他们朝夕相处。1972年,由于工作的机会,我负责征集书法作品,于是能够拜访胡公石先生等鼎鼎大名的书法大家,结识了罗雪樵、刘正谦、胡介文等一大批书法篆刻家,和他们亦师亦友,眼界大开,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这几十年,和这些大家接触,对我个人的影响启发都很大。如今很多老先生都走了,我心里说不出来的难过和失落,后悔那个时候跟他们学得太少了。

第三幸是生在了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安定繁荣,人民幸福,文化自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文化自信了才能伟大,十九大以后,我们对文化有了真正高度的认识。宁夏目前的书法艺术发展势头很好,书法会员很多。60年来,宁夏书法梯队已经形成,宁夏书法艺术在西北乃至全国都有一席之地。

我在宁夏这片土地上成长,虽然吃了点苦,但一直从事的都是我喜爱的工作。1998年国庆节,我举办了个人书法篆刻摄影展,出了一本集子,献给自治区40大庆。自治区50大庆的时候,出版了书法篆刻集——《西部情怀》。现在我正在准备自治区60大庆的作品集。

我来宁夏非常幸运,宁夏人民养育了我培养了我,我也努力奋斗为宁夏人民争了光。我将把宁夏对我的养育之情,用生命最后的时光继续回报社会,唤起更多年轻人的文化自信,让后来者把宁夏书法事业推向再繁荣、再发扬、再提高。我将再尽一点绵薄之力,不辜负这伟大美好的时代。(记者 蒋萍 王小梅/采访整理 马建宁/视频)


【编辑】:杨丽
【责任编辑】:杨晓秋
【宁夏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nxp到10658000/10655899/10628889】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0-2018 NXNEW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 新闻热线:0951-5029811 传真:0951-5029812  合作洽谈:0951-603178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6412017001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908244号
新闻出版总署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宁)002号 公安网监备案编号: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050号
工信部ICP备案编号:宁ICP备050066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060004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言成律师事务所 鹿璐 电话:13369511100,15109519190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