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成都正日益成为全世界游客向往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在万事达发布的2017年全球20个增长最具活力旅游目的地榜单国际入境过夜游客数量增长排名中,成都位列第二名;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出版的《国家地理旅游者》2017年度21个必去的旅游目的地中,成都成为我国唯一入选的旅游目的地。
未来,我市将如何建设世界旅游名城?市民和游客又能享受到哪些旅游服务呢?日前,市旅游局局长多央娜姆、成都大学教授诸丹做客《新天府会客厅》,就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解析。
旅游业 提升市民幸福感的重要指数表
“成都既有现代都市的快节奏,又有休闲城市的慢生活;既有传统文化的优雅从容,又有现代文明的前卫时尚。成都拥有A级景区89个,4A级以上景区43个,世界遗产2个,是一座有3000年左右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多央娜姆介绍道,无论是风景宜人的自然风光,或是品种多样的地方美食,又或是别具韵味的巴蜀文化,每一样都是这座城市遗留的瑰宝。
旅游业对成都的发展有哪些作用和意义呢?在多央娜姆看来,在未来,旅游业作为成都经济新引擎的作用将日益凸显;旅游业将成为提升成都市民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指数表。旅游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旅游业拥有强劲的产业关联度和辐射效应,可以带动餐饮、交通、体育、教育、文化、科技、商贸等相关产业发展。据统计,与旅游相关的行业、部门已超过110个。旅游业还是美丽产业、健康产业、幸福产业。人们通过旅游,可以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
不仅如此,旅游业可以扶贫富民。“乡村是成都最具人情味,也是成都最有休闲价值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多央娜姆分析道,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通过对贫困地区的民宿、农家乐等进行升级改造,对乡村公路、厕所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建设,对乡村特色商品进行开发和营销,对乡村旅游进行宣传推介,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等工作,逐步使贫困村村民摘掉贫困的帽子,走上富裕的道路。
此外,旅游业还可以促进国际间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以及区域发展。“通过促进国家间游客的往来,可增强国家间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多央娜姆表示,近两年,成都旅游加强与成渝、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的合作。省内,成都旅游发挥首位城市的带动作用,与甘孜、阿坝、资阳、德阳等兄弟市州,在旅游宣传营销、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强合作。
“八大工程”
助推成都旅游发展
建设世界旅游名城,成都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到2020年,旅游总人数达2.3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500亿元,旅游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长,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1.24%。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旅游名城和亚太地区旅游集散地。努力形成旅游经济充满活力、旅游业体系完善、世界级旅游产品聚集、汇集来自世界客源群体的发展新局面。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市将实施“八大工程”助推成都旅游发展。“一是促进全域旅游综合发展。二是强化产业融合,深入实施‘旅游+’和‘+旅游’战略。三是实施旅游产品结构优化和提档升级,构建遗产观光、蓉城休闲、时尚购物、美食体验、商务会展、文化创意、养生度假七大世界级的旅游产品体系。四是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建立健全成都国际旅游信息咨询体系、旅游集散中心、国际游客购物离境退税体系、国际化旅游标识系统等,推进国际化预订、结算和货币兑换平台建设,推进厕所革命,完善强化旅游安全保障等。”多央娜姆表示,此外我市还将促进智慧旅游与创新创业行动、推进旅游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旅游开放合作、拓展旅游国际化营销。
对标国际
探索有成都特色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当前,成都正着力提升文化的全球影响力,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体系,建设世界旅游名城,那么对于这样的高要求、高标准,成都究竟如何对标国际化?对此,成都大学教授诸丹表示,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和发展,成都旅游业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和成绩,为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认为,要推进成都世界名城建设要准确把握世界旅游名城的核心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找准对标城市,发现差距,奋力追赶。同时,要突出着力重点,积极探索建设世界旅游名城的发展路径。”
在诸丹看来,世界旅游名城是城市国际化和旅游目的地共同发展的产物,一般来讲,应具备优质的旅游基础设施,具备世界级、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具备全域开放、全域旅游,与市民生活场景融为一体的国际化开放空间、拥有国际化的会议(展览)场馆和相关设施、拥有一定数量的国际性的组织(机构)、有完善旅游信息系统、具备便捷的出入境程序、具备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应具备友好文明的旅游氛围、具备现代化的预订、结算方式及高效科学的旅游监管体系等必要要素。
对于建设世界旅游名城的成都发展路径,诸丹提出了六点建议:成都可以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打造世界级的旅游产品体系;同时强化产业融合,深入实施“旅游+”战略;还要狠抓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抓手;要构建基于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的产业生态圈;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提升旅游管理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在交通、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营销等方面不断完善,构建世界旅游名城,建设匹配协调的保障体系。
“旅游名城的建设必须依托成都的资源和文化,因时制宜。通过不同的资源禀赋,不同的文化底蕴,打造不同的旅游目的地产品和服务功能。”诸丹分析道,世界旅游名城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统一的路径,必须根据城市资源环境和发展实际,找出有成都特色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本报记者 程怡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