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全球报道:7岁女孩吃黑木耳致器官衰竭 这种致命错误很多家庭都会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10  来源:河北新闻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7岁女孩吃黑木耳致器官衰竭!这种致命错误很多家庭都会犯…浙江金华的沈女士如今肠子都悔青了。她从未想过,夏日里给家

原标题:7岁女孩吃黑木耳致器官衰竭!这种致命错误很多家庭都会犯…

浙江金华的沈女士如今肠子都悔青了。

她从未想过,夏日里给家人做了顿常见的凉拌黑木耳,竟然将自己和一双儿女都送进了医院。虽然自己和儿子已经脱险,但7岁大的女儿雯雯至今还躺在重症监护室。

这也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下称浙大儿院)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叶盛从医生涯里,接诊的首例因吃凉拌黑木耳而中毒导致多脏器衰竭的案例。

吃了凉拌黑木耳 一家三口中毒倒下

所有的“厄运”,始于7月27日。

沈女士做午饭时,突然想起自己两天前泡的黑木耳,就从室外拿进厨房,看着“泡发”的木耳,沈女士也没多想,就给孩子们做了盘凉拌黑木耳。

当天,沈女士吃的最多,其次是女儿雯雯,不爱吃黑木耳的弟弟也吃了一些。可第二天,三个人都开始出现或多或少的消化道症状,肚子疼不说,还伴有严重的呕吐。

于是,一家人被就近送到了当地医院。妈妈和雯雯病情较重,当地医院治疗了两天后,雯雯病情急转直下,医生建议转院到杭州医院。很快,沈女士辗转送到了市一医院,女儿雯雯于7月31号被送进了浙大儿院。

“当时小女孩被送来时,已经陷入昏迷,出现肝功能衰竭,几个脏器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不全。很快就进展到多系统衰竭的状态。” 叶盛主任说。

为了帮助雯雯尽早清理体内的毒素,住进浙大儿院后,雯雯已经进行了四次全身血浆置换,每次1500毫升,且要进行连续血液净化以保持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但是,体内毒素的杀伤力太强了,雯雯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功能渐次出了问题,全身脏器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损伤。

“一般情况下,四个脏器衰竭,死亡率就非常之高。”

目前,雯雯躺在病床上,采用呼吸器支持、血管活性药物等医学支撑维持着弱小的生命。

黑木耳长时间浸泡会变“毒木耳”?

雯雯一家人吃的黑木耳里,到底存在着什么“猫腻”,竟能致人于此?

接诊的当天,叶盛主任就怀疑泡久的黑木耳内滋生了特殊的细菌:椰毒假单胞菌。“椰毒假单胞菌会产生一种叫做米酵菌酸的毒素,细菌虽然能被开水烫死一部分,但是细菌的产物在高温下照样生存。” 叶盛主任说,一旦不小心服入体内,米酵菌酸的潜伏期是24小到48小时,发病非常迅速。

患者初期仅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轻度症状,随后可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昏迷等症状。

患者一般不发烧,轻者1-3天自行康复,重症者2-4天死亡。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食物中毒当中,米酵菌酸中毒属于毒性最强的一种,其死亡达到50%以上。

为了证明长时间浸泡的黑木耳到底能否产生米酵菌酸等毒素,浙江省疾控中心和金华市疾控中心分别在各自实验室对中毒患者家里剩余的干黑木耳开展了浸泡试验。

浸泡1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

浸泡2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

浸泡3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

浸泡5天的黑木耳:米酵菌酸未检出

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的食物接触史、中毒患者血液检测结果和中毒症状,可以明确此次事件确实为米酵菌酸中毒,而这个元凶存在于女孩吃进嘴巴的黑木耳中。但是,黑木耳也很委屈:我是无辜的。

通过 “涉事”干黑木耳及其长达5天的模拟浸泡试验,可以证明:

1、“涉事”干制黑木耳不存在毒素米酵菌酸污染;

2、在保持良好卫生环境的情况下,黑木耳浸泡过程中很难产生毒素米酵菌酸;

3、患者食用的导致中毒的黑木耳,推断与其家中特定外部环境有关,比如浸泡时周边同时存在过期变质的食物,或浸泡容器未洗涤干净而残留食物残渣,而变质和残留的食物残渣会成为米酵菌酸形成的温床;

4、由于这种特定的外部环境一般很难被模拟,所以普通消费者家中正常的黑木耳在短时间浸泡过程中产生米酵菌酸的可能性非常低;

5、分析省内外多次发生的类似中毒案例可以发现一个关键词:过长时间浸泡。因此当天短时间浸泡的黑木耳基本不会产生导致中毒的量。

综上分析,总结为一句话:保持良好卫生环境下的家庭正常浸泡的黑木耳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最后,划重点时间到了——

1、建议每次只短时间浸泡当餐食用量的木耳,不食用浸泡过夜的黑木耳。

2、黑木耳浸泡后如发现有异味或手摸感觉有粘液产生,请立即丢弃不可食用。

3、保持良好的厨房卫生环境,不留剩饭剩菜,及时洗净餐具,不留食物残渣。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