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少儿舞蹈艺术中心的孩子们在闽侯文化馆排练节目。
近年来,随着福州市创建国家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的扎实推进,一大批功能完善、标准化的公共文化场馆拔地而起。如何让公共文化场馆最大程度地发挥服务效能?闽侯县摸索出一套用公共文化场所置换特色服务的新路,为破解当前部分公共文化场所使用效益低下的难题提供了“闽侯方案”。
昨日,记者在闽侯文化馆2楼排练厅看到,一群孩子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着落地镜翩翩起舞,这是闽侯民间艺术团体——蒲公英少儿舞蹈艺术中心的孩子们正在排练。排练厅是文化馆免费定时提供使用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闽侯文化馆每个星期都会举办公益艺术培训,由蒲公英艺术中心老师来授课,一年组织书画、古琴、瑜伽、舞蹈等20多项公益培训,每周服务时间超过80小时,每期培训班都有三四十人参与,一年有50多个班2000多人参加。闽侯文化馆馆长林琳告诉记者:“场所置换服务,不仅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节约了政府经费,而且用足用活了公共文化场所。”
闽侯在创新探索公共文化场所置换服务时,大胆又不失谨慎。闽侯文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置换特色服务项目之前,我们首先加强对公共文化场所引进团队的管理,确保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
闽侯对县、乡、村三级的文化能人、文化志愿者、文艺团队进行全面摸查,登记造册,并鼓励文化能人、文化志愿者等组建文艺团队,然后在此基础上,甄选地域特色明显且热心公益事业的文艺团队,作为公共文化场馆(站)文艺团队,轮流入驻,配合做好公共文化场馆(站)日常的开放管理与活动开展,蒲公英艺术中心便是经过层层甄选,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在文化馆以场所置换服务的尝试取得了初步成效后,闽侯文体局将场所置换服务作为一项工程,在全县文化系统铺开,将其打造成民心工程。
目前,闽侯县乡两级公共文化场馆均已实施了各具特色的场所置换服务,全县共签订20多支场所置换服务团队,其中效益较为明显的有县少体校引进的雄麒国际跆拳道馆(队)。雄麒国际跆拳道馆(队)除了要完成暑期公益培训任务外,还要保证培训闽侯跆拳道运动员在省级以上赛事获得奖项。此外,上街综合文化站引进的西乡书画社、新军体育有限公司,白沙镇综合文化站引进的心梦艺术中心、瀛山诗社,青口镇引进的咏春拳团队、书法队、金色年华乐器队、太极拳协会等团队,不仅帮助乡镇综合文化站完成了常态性文体活动任务,极大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生活,而且培养了大批农村文艺人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实施场所置换服务时,闽侯非常注重各区域的历史文化传承,结合片区文化联盟甄选特色文艺团队。
片区文化联盟是闽侯县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创新成立的文化联盟,构建有西北、东南、中部及山区四大文化阵地组团。
闽侯创建办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通过场所置换服务,在公共文化场馆(站)聚集了一批反映各个片区文化特色的文艺团队,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强化片区文化特色,在为群众提供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同时,还激发了当地文化活力,留住了文化记忆。”(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