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山西 » 正文

全球报道:环保税激励晋企“绿”起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27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环保税激励晋企“绿”起来蓝蓝的天空点缀着白云几朵,清凌凌的湖水清且涟漪,绿油油的草坪上,人们或坐或卧享受着清风明

原标题:环保税激励晋企“绿”起来

蓝蓝的天空点缀着白云几朵,清凌凌的湖水清且涟漪,绿油油的草坪上,人们或坐或卧享受着清风明月……现代都市生活中,几乎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幅如画美景。为了实现老百姓心中的美梦,省政府制定了蓝天保卫战计划,全省各系统强化联防联控,努力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环保税,我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承载着助力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如今,环保税开征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其效果如何呢?

8月19日,记者在国电榆次热电有限公司看到,作为国家能源集团公司在山西投资建设的热电联产企业,先后投入4亿元,上马了低氮燃烧器改造、高背压供热改造、脱硫脱硝和除尘器超低排放改造等多项环保配套设施、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将各类排放物全部降到了国家规定标准以下,部分排放口达到了超低排放。

那么,该公司为什么要下如此血本实行环保技改呢?

“环保税的征税对象是应税污染物,应纳税额大小完全取决于排污量的多少,这就意味着企业要想减少税负,就必须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改善产品生产工艺,减少排污量。这一政策也势必带起新一轮的治污或淘汰浪潮,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超前策划主动应对,加大节能环保力度,守住青山绿水。”该公司副总经理张晓东说。

环保税本质上是正向激励机制,即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对于污染物排放少的企业,环保税可以起到少缴税的激励作用;对于污染密集型产业,则通过提高成本,淘汰和“挤出”过剩产能和落后技术、产品和工艺。环保税负的差异,最终将带来产品价格、生产规模等差异,以“优胜劣汰”倒逼企业主动减排,履行环保责任,从而促进企业推进产品转型升级,发展更高附加值、绿色低碳的产品。

同时,为鼓励企业少排放,多治理,企业加强减排工作达到一定标准,能享受一定的减税优惠。

作为拥有90万吨生产矿井煤炭的企业,山西昔阳安顺乐安煤业有限公司自环保税开征以来,主动接入城市集中供暖,停用两台瓦斯锅炉,建设封闭式筒仓,改进防风抑尘网、喷淋除尘等设施,实现了煤炭采选装卸全部密闭作业,致使煤炭粉尘排放大幅减少,年均环保税比环保费时代下降30万元。

数字统计显示,全晋中市环保治理设施和工艺升级改造投入9000余万元,减免环保税94.22万元。同样,在环保纳税企业相对集中的吕梁市,804户企业因投入环保设施、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共减免税额249.2万元。

如今,在享受到了“费改税”的真实优惠后,环保税的正向激励作用在全省正逐步体现,多数企业在改造工艺,创新升级绿色转型之路上越走越远,并着手勾画下一步的绿色发展蓝图。

“下一步,公司将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继续在环保设施配备上下功夫,继续在环保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当前,能源企业面临的环保减排压力很大,未来还会有一部分企业会因为环保不达标而停产、限产。我们要加快推进环保改造提升项目建设,向着“超低排放的目标前进。”张晓东如是说。

山西昔阳安顺乐安煤业有限公司刘献军副总经理向记者介绍:“在加大污染治理投入,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我公司年节约各项费用1080万元,企业效益也大幅提升,截至6月底,公司营业收入达1.39亿元,同比增长35.61%。我们决定将节省下来的税款继续投入到公司环保建设方面。”

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环保税已经进入第二个征期,全省税务部门将以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为契机,切实做好环保复核比对、违法处罚、政策宣传和纳税辅导,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绿色生产等工作,致力于发挥环保税的绿色调控作用,助推山西成为山清水秀之地。(记者 任志霞 实习生 常婧瑄)

(责编:李梦文、白鸿滨)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