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公益诉讼聚焦民生 增加违法成本维护公众权益
人民网合肥9月15日电(韩震震)为了增加销量,安徽肥东经营香辣虾火锅店的徐某,竟在底料中放入罂粟壳,好在被市场监管部门发现。放在以前,被查处的他虽然会被行政、刑事处罚,但并不会有太多人知道,但如今,随着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的开展,他不但要在媒体上向公众道歉,还将要付出更多的赔偿。
关注民生热点,探索民事公益诉讼
“他的胆子还是很大的。2016年12月,县市场监管局抽检发现了问题,正常人被抽查后肯定就不敢用了,但随后的再次检查中,他的底料中又查出了罂粟成分。”今年9月11日,肥东县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科科长尹立平介绍,发现徐某的问题后,肥东县市场监管局将其作为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反馈到了检察机关。
加强与行政机关的互动,是肥东县检察院拓宽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渠道的成果之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的重大部署,2015年7月1日,安徽被确定为全国13个试点省份之一。
“公益诉讼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检察官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责任重大。”肥东县检察院检察长徐佐钧在接受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采访时说,试点期间,公益诉讼怎么做,案件线索怎么来,是摆在检察机关面前的难题。
万事开头难,肥东县检察院严格按照上级院的要求和部署,紧扣公益诉讼工作重点领域,关注民生热点,突出公益核心,公益诉讼工作逐渐打开局面。
2016年,肥东县检察院与合肥市检察院共同办理的合肥伟茂铝业有限公司污染环境案,是全省首例民事公益诉讼,也是全省第一个采用专家意见的方式来认定损害赔偿数额的案件,为后期安徽省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办理提供了有益经验。
2017年,肥东县检察院办理的刘某等六人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案,是合肥市检察机关首例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肥东县人民法院在开庭当天便作出判决,并全部支持了检察机关的诉讼请求。
据统计,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肥东县检察院共办理民事公益诉讼8件,其中涉及到污染环境的2件,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6件。
“这8起案件,是从上百个案源里筛选出来的。特别是合肥伟茂铝业有限公司污染环境案,公益诉讼从零起步,法条研判、证据收集、环境损害评估等,都需要一步步摸索。”合肥市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副处长张晓华说。
增加行为人违法成本,维护公众合法权益
在获得徐某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的线索后,肥东县检察院民事行政部门及时介入,着手提起公益诉讼。
“在其受到行政、刑事处罚的同时,我们通过民事公益诉讼,要求徐某公开赔礼道歉,并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拟提出10倍赔偿的诉讼请求,这在食品药品领域也是一个探索和创新。”尹立平说,目前,徐某一案已起诉到人民法院,正在等待开庭。
违法行为人公开道歉,并承担更多的民事赔偿,在肥东并不是第一次。
在刘某等六人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案中,刘某等人购入工业盐作为原料加工成食用盐对外销售,在被法院判刑后,仍有7吨多的假冒食盐流入市场未能收回。虽然没有相关社会组织就该案提起诉讼,但社会公益仍处于受侵害状态。
鉴于上述情况,肥东县检察院在民事公益诉讼中提出诉讼请求:判令被告刘某等人消除危险,收回其销售的尚未被食用的假冒碘盐并依法处置,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判令被告刘某等人通过公开媒体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
“类似的案件,消费者也可以自己提起民事起诉,但对个人来说,不但举证难,诉讼成本也高,检察机关通过民事公益诉讼,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徐佐钧说,民事公益诉讼的开展,不但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也增加了行为人的违法成本,其产生的震慑力,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一步,针对目前公益诉讼工作的重点领域,肥东县检察院拟在市场监督管理、环保、国土等有行政处罚权的单位设立检察工作室,及时了解行政处罚情况,重点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领域的案件线索,加强与行政机关的互动,营造良好的检察公益诉讼外部协助环境。
同时,结合肥东县实际,肥东县检察院计划在乡镇设立检察公益诉讼联络员制度,通过联络员及时将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情况传达到最基层,也把最基层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通过联络员报送到检察机关,使公益诉讼更具针对性,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