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元末明初的严州虾灯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城人陆超从小耳濡目染,12岁开始便跟随父辈扎制虾灯,现在,作为严州虾灯的正宗传承人,陆超制作虾灯已有20多年,是唯一掌握木工、篾匠、缝纫全过程的严州虾灯制作人,他带领了一支30多人的严州虾灯表演队伍,曾获第六届省非遗节开幕式优秀表演奖、杭州市第七届“风雅颂”民间艺术展演银奖。不过,他的正式职业是从事学校后勤工作。
类似陆超这样的能工巧匠在建德不是个例。9月13日,建德市在乡土人才推进会上宣布,已经推介发现“10支队伍”乡土人才8974人,形成了乡土人才信息库,同时给其中的20位“土专家”和“田秀才”颁发了“乡土人才带头人”聘书。
徐惠东从事根雕艺术也有20多年了。“每个树根都不一样,山水花鸟人物都是创意的源泉。”徐惠东对根雕是出于内心的喜欢,他在下涯有个根缘雕艺工作室,先后带学徒创作120多件作品,在西湖博览会等展出中受到市场的青睐,曾被评为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杭州市民间工艺大师。
在推进会上亮相的还有来自梅城的“中国制茶大师”张再清,为村民提供了3000多个采茶岗位,使农户增收1000余万元;草莓种植大户赵建明不吝向周边农户传授种植技术,现合作社有社员50多户,年产值600多万元;胡伟宏建成全生产链羊奶生产基地,荣获省级美丽生态牧场、示范性农场等荣誉,带动本地就业人员30余人。
其实早在今年7月,建德市就出台了关于培育“乡土人才”推进乡村振兴的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20年,全市村级乡土人才总数达到20000人,培育壮大农村电商、草莓师傅、美食师傅、种养能手、农业业主、农村经纪人、能工巧匠、民间艺人、农旅服务、乡村治理,这样10支乡土人才队伍,把农村人才“挖”出来、“聚”拢来、“带”起来、“香”起来,最终“留”下来,实现“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个乡村”。
正在打造全域旅游示范镇的大慈岩,鼓励人才返乡,实施“引凤还巢”,已回归“80后”青年人才24名,均为大专以上学历,活跃在乡村旅游、民宿餐饮、农村电商、农业产业、村级管理等各个领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介绍,建德市建立了专项财政保障机制,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万元用于乡土人才培育,把乡土人才作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点;同时建立资金帮扶机制,与邮储银行合作设立“乡土人才银行”,未来5年向涉农产业投放10亿元以上信贷增量,重点解决乡土人才创业和发展中的资金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