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感
信息化是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它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宁夏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信息化发展的起点相对较低,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加快推动信息化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今年国务院办公厅组织的网上政府服务能力第三方评估中,我区位列全国第十一位、西部第一;在中央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7年)》中,我区信息服务应用指数位列全国第六位。可以说是亮点颇多。
亮点一:
多措并举 推动信息化深入发展
加强政策引领。近年来,我区在信息化发展建设上,加强政策引领、顶层设计,陆续出台了《全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关于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数据经济发展给予税收、资金等方面支持,并以银川市为试点,先行先试,探索放开互联网医疗的政策限制,推动互联网医疗集聚发展,产业集群态势初步形成。
创新建设模式。一是总体架构上,我区政务民生信息化采用“一网一库一平台”(即全区电子政务外网、公共云平台、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库)加“8+N”朵云(政务、卫生、教育等云应用系统)的总体思路,相关经验被纳入国家《“互联网+政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2017年底我区被列为国家电子政务综合试点之一。二是建设模式上,采用企业投资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搭建了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和云平台,覆盖97%的机关事业单位、行政村,集中承载了222家单位、619个应用系统,数据省级大集中的格局已经形成,有效支撑各类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三是服务渠道上,将宁夏政务服务网作为全区统一的政务服务入口,逐步整合各级各部门政务系统和服务资源,积极构建全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体系。
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强与先进地区交流,通过创新“前店后厂”的区域合作模式,吸引北京等发达地区的云计算产业向宁夏转移,吸引亚马逊、阿里巴巴、中兴通讯等知名信息企业来宁投资合作。同时,注重培育本土信息企业,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提供便利条件。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从2014年起自治区累计投入12.97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政务民生领域的信息化工作,实施了政务、教育、卫生、社保等“8+N”朵云应用工程。在电子商务领域,中央和自治区累计投入资金3.45亿元,基本实现农村电子商务省域覆盖。三是加强信息化人才引进培养,出台《关于实施人才强区工程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等政策,鼓励和吸引国内外优秀信息化人才来宁发展。宁夏大学与亚马逊AWS等信息企业合作建设中卫校区,联合培养信息化人才。
亮点二:
便民惠民,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缓解看病难题。一是建立国家到乡镇五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对接30家国家医疗单位,覆盖7家自治区级医院、22家市县综合医院、196家乡镇卫生院,开展远程会诊、影像、心电、病理等诊疗服务,基层远程心电、影像覆盖率分别达到93%和88%。二是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建成1个区中心、5个地市中心、34个急救分站覆盖全区的急救网络指挥体系,实现以省为单位的“120”网络管理一体化。建立健康扶贫保障“一站式”结算平台,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府兜底保障资金等一次性结算,减轻贫困人员看病“垫支”负担。建立儿童免疫规划系统,对疫苗流通进行全程监控,实现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主动监测和动态管理。三是积极发展互联网医院,银川市在全国率先出台《银川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吸引了好大夫、丁香园等知名互联网医疗企业落地;依托银川第一人民医院成立了智慧互联网医院,已开展远程专家门诊1200多例。目前,我区已被确定为全国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区)。
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实现资源共享。搭建全国第一个省级“教育云”,面向全区各级各类教育和社会公众提供教育服务,被教育部确定为“互联网+教育”示范省(区)。一是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汇聚共享教育资源1800多万件,各类教育应用100多个,累计访问600多万人次。在城乡学校间开展网上同步互动课堂,已有200多所学校开展了500多堂互动课,推动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区共享。二是改善学校信息化环境,全区中小学校实现网络全覆盖,80%的中小学教学班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86%的教师、60%的学生开通了个人学习空间,各项指标位于全国前列。三是创新服务机制,建立了300多个网络名师工作室,汇集3000多名中青年骨干教师,指导600多所中小学校开展智慧校园应用,2017年我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率100%、优课率67.4%,均居全国第二。
全面开展互联网+政务,提升服务质量。一是构建统一的门户网站,依托中国·宁夏政府门户网站推进各级各类政府网站集约化,完成统一门户上线网站100家。二是推进政务服务整合,2017年底建立宁夏政务服务网,实现了全区915个县以上审批部门全连接、区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通过“淘宝式”导航、“旗舰店”入驻等方式,整合各部门政务服务功能,目前已整合投资在线监管、水慧通、公积金等9个系统,入驻住建、公安、工商等24个旗舰店,推动办理老年证、参保登记等40个服务事项不出村办理。三是推动服务事项标准化,按照“三级四同”(自治区、市、县三级同一事项、同一名称、同一编码、同一标准)原则,共梳理政务服务事项4244项,其中可不见面办理事项占80.4%,服务事项规范化程度在全国评估中单项名列第一。四是服务流程进一步优化,着力解决表格重复填写、材料重复提交、审批时限长等问题。开展帮办、代办等服务,乡镇已累计办理52万件事项,其中通过村级代办就达到23万件。
亮点三:
提升效能,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创新社会治理信息模式。一是深入推进网上信访,接入37个相关区直部门、1000多个市县部门和所有乡镇(街道),通过网站、手机APP、微信等多种渠道受理群众信访投诉,全区网上信访量占比接近50%,被国家信访局列为全国“信访业务智能辅助系统开发建设”六个试点地区之一。二是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推动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上办理、全程留痕,共排查出矛盾纠纷62600余个,已化解矛盾纠纷61200多个,初步达到了矛盾发现在基层、化解在基层的工作目标。三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宁夏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42个区直部门和5个地市信用信息2271.5万条,与宁夏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共享了9万多条法人红黑名单信息。信用中国(宁夏)网站公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19.9万条、失信被执行人信息1.3万条。
推进绿色生态数据建设。一是建立多规合一信息系统,基本实现了全区多部门规划的一张图管理,对地区GDP、城镇化率、生态空间、农业空间、保护红线等41项指标进行记录和监控,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获得中央深改组充分肯定。二是加强资源环境动态监测,建立了覆盖主要城区的55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1064个噪声监测点、556个土壤监测点位,采用卫星遥感监测等方式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环境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三是强化环境污染管理,建立环境监察移动执法、固体危险信息管理、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等信息系统,对全区16家电厂、22家污水处理厂、60家危废企业、6个工业园区等共500多个视频监控进行集中接入和实时监控, 初步构建了全过程监控、可视化处理、应急处置联动的监控体系。
建立政务数据共享体系。一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建成自治区政务大数据服务平台作为全区政务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的总枢纽,向上联通国家共享平台,向下已对接银川市共享平台,并获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盘古奖”。二是推进政务信息共享,聚焦政务服务难点堵点问题分批开展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和共享培训工作,梳理信息资源目录3093项,实行目录化、清单式管理,接入公安、国土等28家单位的777项共享目录,共享数据1.3亿多条。三是健全数据管理机制,今年9月4日,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了《自治区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政府令第100号),明确信息共享程序和责任。印发了《自治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规范(2018版)》《自治区政务数据共享交换系统技术规范(2018版)》等标准规范,明确了信息共享技术规范,正在推动地方标准出台。
亮点四:
转型升级,加速数字经济发展
深化互联网+协同制造。一是互联网+创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共享装备公司入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其中共享装备公司获批国家首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今年创建首批4家自治区级双创示范基地,重点搭建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二是开展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示范,涌现出一批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及项目。三是提升企业管理创新能力,持续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广工作,初步建立国家、自治区、企业三级贯标试点体系,全区21家企业已通过贯标达标认证,其中共享集团被评为国家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四是加快互联网+智慧能源建设,推进输变电、用电等各环节智能化改造,110千伏以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率100%,配电自动化率67.04%,发电厂、变电站、低压用户等信息采集系统覆盖率达到99.96%,电网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宁县基于灵活性资源的能源互联网、嘉泽红寺堡新能源智能微电网被列为国家试点示范项目。
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一是强化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宁夏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22个县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700多个村级信息服务站,组建了329名坐席专家队伍,及时发布农技百科、市场动态等信息,为农民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吴忠市利通区金银滩镇团庄村、银川市贺兰县新平村益农信息社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百佳益农信息社”。二是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在全区菜篮子产品主产县区建立农业投入品在线管理系统,实现1703家投入品经销店属地备案、交易监测、流向追溯和质量预警。三是提升农业物联网智能化水平,永宁等17个县区在奶牛养殖、设施农业、水产养殖等领域建设了66个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推广农业农村部发布的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灵武市金河渔业专业合作社、西部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银川华信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入选全国农业农村大数据实践案例。
深化互联网+现代服务业。一是电子商务方面,2017年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203亿元,年均增长22.6%。尤其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全区共建成15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和1209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覆盖70%以上的行政村,灵武等10个县(区)被列为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示范县。二是交通物流方面,建成覆盖全区的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大力推广互联网购票模式。建成宁夏交通出行网和路网短信、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便民应用,及时发布交通信息。建立重点营运车辆公共服务、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等车辆服务平台,强化运营车辆和维修企业管理。推进“互联网+城乡配送”,建立自治区冷链物流信息监控平台并上联国家平台,实现冷链物流全程追溯和监管;建立物流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为246家物流企业、1万多台物流车辆提供实时数据共享服务。三是普惠金融方面,实施“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构建起较为完整的“物理网点+自助服务+电子银行+网络渠道”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各银行业机构依托互联网提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电话银行等服务。实施“互联网+金融扶贫+移动支付”工程,建立普惠金融移动公共服务平台,在彭阳县试点推广各领域的非现金支付应用,缓解农民“融资难”问题。
亮点五:
优化环境,夯实基础支撑能力
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一是高速宽带网络加快建设,全区出省带宽达到3.6Tbps,光缆线路长度达到19.86万公里,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Mbps。移动宽带普及率达到105.3%,用户月均流量6.03G,同比增长191%。加快实施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改造,宁夏移动和宁夏电信完成比例分别达到100%和70%。二是电信普遍服务深入推进,基本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光纤,4G网络覆盖比例达到95%,自然村通光纤比例达到80%,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20Mbps。三是网络提速降费持续推进,互联网宽带接入资费41.4元/户·月,同比下降19.2%,降幅全国第四;手机上网流量资费7.1元/G,全国最低,同比下降61.7%。面向中小企业开展了50M以下宽带免费提速,平均资费降低15%。
信息技术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一是产业布局上,形成了以中卫为存储基地和银川为应用高地的产业格局,以银川IBI育成中心、滨河新区智慧产业园、中关村科技创新创业科技园、中关村科技园西部云基地等信息产业园区为核心,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全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达到300多家。二是电子信息产业平稳快速发展,2017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总产值138.2亿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8%;软件企业营业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17.8%,培育了宁夏希望、方达电子等一批软件企业,有效支撑信息化发展。三是云计算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亚马逊AWS数据中心一期5万台服务器正式商运,美利云数据中心一期规模达到1.8万台服务器, 中卫西部云基地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网络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是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开展《网络安全法》普法宣传,连续举办4届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举办各类网络安全宣传讲座400余场,培训300余次。二是加强网络安全监管,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测评整改工作,对全区1100多家重点单位网站进行安全监测和风险预警。三是提升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水平,2017年共处置网络安全事件1654起,清理互联网僵尸木马蠕虫867个,未发生重特大网络安全事故。
亮点六:
加强管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2013年以来,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市和永宁县、大武口区入选智慧城市试点范围,目前我区已形成智慧银川领跑,石嘴山、吴忠紧随,固原、中卫积极跟进的局面。银川市成立大数据管理服务局,在全国率先出台《银川市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条例》;整合55个便民服务电话为12345统一热线,推进智慧社区建设,配备智能垃圾桶、快递柜、水汽表等智能设备;建设智慧城市产业园,引进“运满满”、“好大夫在线”等互联网平台企业,数字经济发展初具规模,举办全球(银川)TMF智慧城市峰会,建设经验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吴忠市相继开展数字城管、智能图控、智慧供热、智慧公交等一系列应用建设,正在建设城市数据运营中心对城市数据进行融合集成和分析应用。石嘴山市依托微信、支付宝等平台开展非税收费、水电燃气缴费的移动支付服务,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人民议政网被评为2017年度“互联网+政务”管理创新型平台。固原市在惠农资金监管、智慧社区应用等方面有亮点。中卫市建成一批绿色数据中心,智慧城市建设全面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