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盘活人财地 唤醒农村 沉睡的财富
改革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平罗县是全国40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
自2012年以来,该县相继承担了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等10多项国家级和相关部委农村改革任务,完成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创新性地为农户和经营主体颁发了集体荒地承包经营权证、设施农业用地使用证等权证。
2016年9月,平罗县又承担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任务,赋予8项产权融资权能,政府设立风险防范基金,与全县10家金融机构合作,对产权抵押贷款给予利率优惠,实行协商评估机制,降低贷款户成本,探索农村产权捆绑抵押贷款,让农民和经营主体分享改革红利。
平罗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启动后,宁夏平罗盈丰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蒋洪波一次性支付58万元土地出让金,拿到了9.72亩土地50年的使用权。签约当天,他就用这块土地的不动产产权证书和银行签订抵押贷款协议,贷款意向为200万元,用来扩大再生产。
借助平罗县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合作社相继建成农民田间培训学校、冷链仓储、水肥一体化远程监控等设施,与周边农户签订番茄种植订单,辐射带动平罗县4镇5乡3200多户村民种植外销蔬菜1.2万亩,产品销往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广州等城市,带动农民增收7560万元,其中到合作社务工人员人均年收入1.8万元。
“农民最担心的就是土地政策的变化,确权让农民吃下了定心丸。凭借这个红本本,不仅解决了我们融资贷款难的问题,而且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发展现代农业。”蒋洪波充满信心地说。
以地养老为老人添福祉
农村土地改革,不仅让蒋洪波等种养大户享受到“红利”,还给一些农村留守老人提供了老有所养的场所。
为最大限度激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扩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规模,平罗县还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有机结合,通过收储进城农民自愿退出的宅基地,依据乡村规划调整为集体建设用地,以此盘活农村长期闲置的宅基地资源。
2014年,平罗县灵沙乡、头闸镇结合农村改革,将闲置学校改造成养老院,探索尝试“以地养老、以权养老”模式。农民自愿退出农村产权集中供养机制,老年农民将其承包土地经营权交由村集体收储调整后统一流转经营获取收益,宅基地使用权自愿有偿退出获取补偿费,来置换养老院养老服务。
2017年,平罗县在推行这一模式的基础上,探索通过“市场投入+政府补助+个人承担”等方式,鼓励每个乡镇建立1个至2个“以地养老、以权养老”试点,为农村老人搭建以退出农村产权就近置换养老服务的平台。
平罗县灵沙乡胜利村村民马占福已近古稀之年,子女都居住在县城。不愿远离故土的老俩口,将宅基地、房屋、承包地全部退出,搬进了养老院。
“宅基地和自己建的砖房一并交还集体,政府补贴8万元,10亩承包地退出了承包权,政府按每亩9000元补贴了9万元。有这笔钱,我们老俩口不愁老无所依了。”马占福欣慰地说。
村民变股民让农民拥有“潜力股”
“我这么大年纪,在以前还得天天下地干活。现在,每天在小区遛弯锻炼身体、带带孙子,幸福安享晚年。”中卫市沙坡头区滨河镇南关村69岁的魏建旗说。
种了半辈子地的魏建旗,没想到自己住上楼房,过上城里人的生活。魏建旗说:“我们从村民成股民。吃,村上每年给600元的米面油费;住,物业费村上全包;花,每个月有130元的养老补贴;病了,还有村上交的医疗保险做后盾。”
我区自2015年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来,205个试点村,已接近收尾阶段。其中,国家级试点的银川市金凤区已完成20个村的股份合作制改革;吴忠市利通区已完成23个村的股份合作制改革,中卫市沙坡头区已完成7个村的股份合作制改革。全区其余19个县(市、区)155个村开展了自治区试点工作,65个村完成了成员身份界定,42个村完成了股权量化,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36个;有10个村进行了分红,分红金额173.8万元。
2017年6月,我区22个县(市、区)全部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数据汇交上报并通过质检审核,形成全区“一张图”,实现“以图管地”。(记者 张 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