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岁的宁波慈溪市桥头镇五姓村村民毛某没想到,坐在村委会办公室,通过网络视频与村法律顾问徐德安对话,就问清楚了自己有哪些被赡养权利等法律问题。近日记者在乡村采访时了解到,随着今年宁波法律服务进村为民工程的深入实施,基层群众普遍感觉到法律服务的脚步离他们越来越近,甚至到了“家门口”。
小桥头村的百岁冯老太,更是直接感受到了村法律顾问参与赡养纠纷处置带来的便利。冯老太膝下有7名子女,早已是儿孙满堂。几年前,子女们为日渐体弱的老母亲规划好接下来的生活。但是,今年5月底,由于一个误解,4位直接轮流照料的女儿在老母亲赡养问题上发生了纠纷。村委会调解员与法律顾问老徐迅速介入,在约定调解的日子,从母亲养育孩子的不易讲起,动之以情,晓之以法,让之前还互相埋怨的姐妹4人沉默了,开始反思各自言语的不当。最终,一份详细的赡养协议当场达成。
宁波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2007年9月起始于余姚,到2011年基本实现了全市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此举走在全国前列。党的十九大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决策后,宁波开始在深化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作了一系列探索、尝试。前不久,市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的实施意见》,在总结各项试点基础上,提出着力落实和推广村(社区)法律顾问“六个一”制度,即每周一次公共法律服务点值班、每月一次上门走访、每季度一次村务法律审查、每半年一次法治大讲堂(讲座)、每年一份村(村区)法治提升建议报告、每个村(社区)一卷工作档案,深入实施法律服务进村为民工程,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知识宣传员、法律事务指导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法律援助特派员和社情民意信息员”的作用,积极打造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升级版”。
法律服务进村为民工程实施以后,乡镇层面有了每个工作日有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值班的法律服务点,村级层面每周有固定的律师或法律工作者进村服务日,而且村(社区)法律顾问的姓名、联系方式在村(社区)最醒目的地方公布,随时接受群众法律咨询。
此外,村(社区)法律顾问的业务也早已跨出了协调处理农村宅基地、民间借贷、婚姻家庭等方面纠纷这一范畴,已主动参与中小企业、商户间的具体业务纠纷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