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赓续红色基因 湖南共产党人凝聚无坚不摧的红色能量
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湖南共产党人凝聚无坚不摧的红色能量——
赓续红色基因 续写红色传奇
“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灿若星河的革命人物,给湖南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以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为代表的湘籍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卓越贡献,创造了彪炳千秋的丰功伟绩,在党史、国史、军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湖南成为著名的“伟人故里”“将帅之乡”“革命圣地”。
信念如磐,一脉相承。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湖南共产党人自觉赓续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融入时代气质,传承红色文化,凝聚红色力量,在三湘热土上写就新的红色传奇。
看史有馆,读史有书,唱史有歌——
修好红色“家谱”构筑精神家园
上个世纪30年代的党史文物、50年代的红色图书、60年代的党员日记……自今年初《湖湘红色基因文库》编纂出版工作启动的消息传出后,近千名热心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自发来到各地党史部门,捐献自己多年的珍藏;不少人还写下《回忆录》或亲历文章,共同助力湖南记录三湘红色传奇。
这项被誉为“建党百年的研究工程”——《湖湘红色基因文库》,计划用4年时间编纂出版100本左右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力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庄超说:“这将是老一代湖南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更是新一代湖南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
红色热土需要红色“家谱”。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各级党史部门相继推出一系列精品力作,成为激活新时代红色基因的活力因子,在三湘大地掀起了学党史国史军史的热潮。《湘江之问》在第三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中荣获创新教材奖,《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第三卷在全国抢鲜问世,《湖南党委工作纪事》系列丛书连年获得全国党史部门资政成果一等奖,《中国改革开放全景录·湖南卷》成功入选2018年中宣部重点主题出版物,成为讲好湖南改革开放故事、传播湖南党史好声音的直接体现。
红色热土需要“红色名片”。湖南党史陈列馆2014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向人们展现了一部“走着读”的湖南党史;刘少奇、胡耀邦、任弼时故居和纪念馆完成升级改造,贺龙纪念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力争打造革命纪念场馆精品项目,还有林伯渠、陶铸、李达故居和纪念馆的完善……如今,“十大红色魅力场馆”“红八景”等湖南两千多处遗址遗迹和纪念馆正成为人们最热衷参观学习的“打卡地”。
“韶山,你是人们敬仰的圣地,你是我心中永远的迷恋……”在毛泽东铜像广场,这首由省政府参事张志初作词的《韶山,我永远的迷恋》,经常被群众在向毛泽东敬献花篮时要求循环播放。近年来,我省致力于开发湖南的党史营养宝库,编写、教唱红色歌曲等,《锦绣潇湘等你来》《又见映山红》《追梦潇湘》等唱红了湘江两岸。
以史鉴今,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讲好红色故事诠释信仰力量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用一生践行了对党的无比忠诚,对理想信念的无比坚定,他们的精神风范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今年5月,《“初心”点亮青春》的演讲在吉首大学千名师生中开讲,引起了师生的强烈共鸣,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朱廷岚激动地说:“从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里,我们仿佛触摸到蕴含在精神基因中的不竭力量,这是我们青春的引领之魂。”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尤须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党史人主动作为,盘活党史资源,开发党史故事,补“钙”铸“魂”的党课成为三湘四水“最美声音”。全省各地在开发利用红色故事上,更是各显神通,精彩纷呈:2018年开学第一天,湖南党史陈列馆就将新开发的《消失的二十五年》《青年兴则国家兴》等10余个党史故事,送进了大中小学校,成为新生们一道精美的精神大餐;长沙党史国史主题文献展如火如荼,永州红色电影展播遍布城乡,郴州“半床被子”的故事温暖人心,湘西十八洞村的变迁故事家喻户晓,常德“颂党恩、国恩”赛高潮迭起……如今,“传唱革命歌曲、诵读革命诗词、演讲革命故事、学习革命先辈”,正成为新时代的鲜明主题。
红色故事口耳相传的背后,是湖南党史人对红色经典的深度挖掘和推广。近年来,湖南党史陈列馆组建红色故事团,重点打造了《藏在衣柜里的情》《烽火岁月里的家国情》《钢铁硬汉陈树湘》《扶贫路上的一座丰碑》等经典红色故事,“党课讲堂”吸引了曹耘山、胡德华等革命先辈的后代前来,现场为观众讲解红色故事,成为湖南党史宣讲的亮点;微信公众号“讲解员陈艳”主讲人陈艳,把自主开发的党史故事展现出来,收获了数万名粉丝;长沙、株洲、郴州、岳阳、娄底、衡阳等地的党史部门,积极开发党史故事,组织“信仰的力量”“永远的军魂”“不朽的家风”等主题故事会,深入党政机关、军营学校和街道社区宣讲;全省基层党史部门还以“夜课堂”“微理论、微宣讲”等形式,让街道社区的党员干部接受生动活泼的“红色洗礼”。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全省党史宣讲课达800多场次,直接受众近10万人。
直观演绎,环境熏陶,舆论引导——
激活红色文物滋养世道人心
“从不曾低头的您啊,哪怕跌跌撞撞,也要一直前行,走进革命阵营。”今年9月落幕的“‘好好学习’——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电视展演”竞赛台上,常德代表队表演的舞台剧《湘女那一抹红》,把革命者丁玲的故事演绎得惟妙惟肖,走进了观众的心里。
“越是传统的,越要有时代气息。”面对如何才能搞活传统教育的难题,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谢承新一语中的:“这已经是湖南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也是湖南党史人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
2016年8月,中国旅法勤工俭学蒙达尔纪纪念馆开馆。如何面对中外友人组织好第一次讲解?省委党史研究室多次会商决定,“以基本事实为依据,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观众需要随机应变。”这个算不上方案的方案,却收获了意外的成功:讲解员用歌声、演讲、图片描述等方式,向国内外观众展现了一次别样的讲解。为了介绍什么是“中国刺绣”,讲解员谭丹在现场拿出针线一针一针地向外国观众亲自演示。蒙达尔纪市一位观众竖起大拇指:“你们的讲解别具一格,你们是传播中法文化、见证中法友谊的美丽使者。”
少年有志,社会有希望,中国有未来。为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更要善于运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各地充分运用红色资源,以革命遗址遗迹和博物馆、纪念馆等为载体,打造“不忘初心”教育体验基地,开展“大手牵小手”、小小志愿者、苗苗讲解员等活动,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革命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红色遗产、刻印在书籍里的激扬文字更加生动鲜活,为人们尤其是孩子们提供精神滋养,用“初心”点亮“童心”。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永州市零陵区委组织宣传、党史、关工委、教育局等部门,联合开发了每周20分钟的微型党史课,编写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红色图书,用党史故事诠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成效明显。该项举措推行不到一年,该区中小学各年级对党史知识的知晓率从不到30%增加到80%以上。
“水气相荡,乃生长虹”。红色基因正在三湘四水绽放时代光芒,汇聚成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强大动力。(通讯员 吴义国 罗付金 记者 孙敏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