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全球报道:美日科学家拿走诺贝尔奖 但这位华人科学家不应被遗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02  来源:腾讯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美日科学家拿走诺贝尔奖 但这位华人科学家不应被遗忘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日

原标题:美日科学家拿走诺贝尔奖 但这位华人科学家不应被遗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日中午11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授予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本庶佑(Tasuku Honjo)。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了解到,两位科学家将获得金质奖章、证书,并分享9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696万元)的奖金。生理学或医学奖也是每年诺贝尔奖颁发的第一个奖项,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曾于2015年获得该奖项。

?

获奖者简介

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美国免疫学家。现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学系教授兼主任,同时也是癌症研究所(CRI)科学顾问委员会主任。研究方向主要针对T细胞的发展和活动机制,和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的发展。艾利森在免疫细胞的分子表面发现,一种名为CTLA-4的蛋白起到了“分子刹车”的作用,从而终止免疫反应。抑制CTLA-4分子,则能使T细胞大量增殖、攻击肿瘤细胞。基于该机理,第一款癌症免疫药物伊匹单抗(ipilimumab,用于治疗黑色素瘤)问世。他的发现为那些最致命的癌症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2014年获生命科学突破奖、唐奖生技医药奖、霍维茨奖、盖尔德纳国际奖、哈维奖、2015年获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

本庶佑(Honjo Tasuku),日本医生、医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日本学士院会员。现任京都大学客座教授。 本庶佑于1992年发现T细胞抑制受体PD-1,2013年依此开创了癌症免疫疗法,功绩名列《Science》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是德国医学最高奖罗伯·柯霍奖的“科霍奖”得主。因PD-1、活化诱导胞苷脱氨酶的有关研究举世闻名,曾获得首届唐奖生技医药奖、京都奖以及华伦·阿波特奖等重要荣誉。

?

评奖委员会表示,每年都有数百万人死于癌症,这是人类最大的健康挑战之一。今年的获奖者“创立了癌症疗法的一个全新理念”,“通过激发我们免疫系统内在的能力来攻击肿瘤细胞”,他们的发现是“我们在与癌症战斗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今年这一奖项的获得者因PD-1抑制剂的有关研究举世闻名。

在美日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背后,与诺奖失之交臂的华人科学家陈列平的贡献不应被忽略。

什么是PD-1抑制剂?

据北京科技报报道,肿瘤免疫治疗(Immuno-Oncology,IO)是通过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免疫力,从而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肿瘤免疫治疗的代表性“PD-1/PD-L1药物”是当前肿瘤治疗领域中最具前景的方向之一。

2015年8月20日,近91岁高龄的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宣布自己确诊罹患晚期黑色素瘤,转移到脑中的4个瘤块约2毫米大小,准备向世界告别。幸运的是此时“神药”横空出世,他在PD-1药物的治疗下,3个月之后肿瘤奇迹般的消失了。直到今天,并无任何复发迹象。

上市仅仅几个月, 美国默沙东的Keytruda就荣获2015美国盖伦奖(Prix Galien Award) 最佳生物技术产品奖(Best Biotechnology Product)。该奖项被誉为医学界的“诺贝尔奖”, 用以表彰对人类健康带来深远影响的杰出新药发现, 是药物研发领域的最高殊荣。

从此,针对肺癌、淋巴瘤、肝癌、胃癌、结直肠癌等十多个恶性肿瘤的一系列临床试验大获成功。一个全新时代开启了,治愈肿瘤不再是梦。

原来,肿瘤细胞为了逃避人体免疫的追杀,在自身表面产生了一种被称为“PD-L1”的蛋白,相当于一个假的“身份证”。这个蛋白与免疫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相结合,就会让人体免疫系统产生“这是良民”的错觉,从而放过肿瘤细胞,任其疯狂繁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PD-1抑制剂,包括PD-1抗体和PD-L1抗体,是一类免疫治疗的新药。主要的作用机制,是阻断PD-1和PD-L1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这两个蛋白的相互作用,会帮助恶性肿瘤逃脱免疫系统的追杀,典型的“金蝉脱壳”。PD-1/PD-L1抗体,通过阻断这种“欺骗的伪装”,促进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统杀伤肿瘤。

如今,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后肿瘤治疗领域的又一重要手段。但PD-1/PD-L1抑制剂在临床实践中却面临很多的问题,比如治疗周期长,进口药物费用高昂(美国的治疗费用大约15万美金/年,相当于人民币接近100万)。中国目前看一年的费用也在50万人民币上下。贵也就算了,关键是——还不是对每个患者都有效!

针对大部分实体瘤,PD-1抗体的有效率大概10%-50%。用在不合适的人身上,不但不能缓解病情,还可能延误病情,造成疾病加重。

国内已有4家药企提交上市申请

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PD-(L)1抑制剂自问世以来就受到药物研发者热切关注。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s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到2025年PD-(L)1单抗市场将以23.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预计峰值能达到350亿美元。庞大的市场引发了国内外大小企业激烈的争夺战。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了解到,目前已有两款跨国企业PD-1单抗陆续登陆中国市场。2018年6月15日,百时美施贵宝的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Opdivo)在国内获批上市;2018年7月25日,默沙东PD-1单抗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Keytruda)在国内获批上市,成为继百时美施贵宝Opdivo之后第2个正式在中国上市的PD-1/PD-L1单抗类药物。

作为已经在欧美市场得到高度认可的靶点,PD-1/PD-L1自然也成为国内生物公司的首选目标。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共有30余家企业参与PD-1/PD-L1领域的竞争,其中4家已经提交上市申请(包含1家撤回申请)、18家正在进行临床、9家申报临床后等待批准。其中:

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和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等三大国产PD-1抗体药物已被列入CDE今年4月发布的《拟纳入优先审评程序药品注册申请的公示(第二十八批)》的名单中。百济神州也于8月30日提出了BGB-A317的新药申请。

此外,基石药业、康宁杰瑞、嘉和生物、誉衡药业、复星医药旗下的复宏汉霖、丽珠集团、科伦药业、百奥泰等在内的多家医药企业,分别向监管部门提交临床或注册申请,目前处于不同的开发阶段。

由于目前靶向抗肿瘤药研发品种、靶点过于集中,未来上市产品同质化程度将会比较严重。

据中国证券网,有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同一靶点前3家上市产品几乎可以完全占领整个市场,第四、第五家若有雄厚财力和销售渠道可以不亏钱或微赚,其余的几乎是稳亏不赚。

面对一个靶点一窝蜂的申报现状,《药品审评审批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公开同一品种申报企业数量3家以上的药品名单,引导申请人有序研发和理性申报。”

华人科学家陈列平贡献巨大

今年肿瘤免疫治疗获得了诺贝尔奖,但遗憾的是,在肿瘤免疫领域做出突出原创性贡献的华人科学家陈列平被遗漏。

陈列平,(图片来源:福建医大美国校友会)

陈列平,1957年出生,1982年本科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医疗系,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学习,后获美国费城Drexel大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施贵宝药厂任研究科学家。后在梅奥医院/医学院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教,现为美国耶鲁大学UTC癌症研究讲席教授,免疫学,皮肤病学和肿瘤内科学教授,耶鲁肿瘤中心免疫学主任。

陈列平的实验室提出肿瘤微环境中存在“肿瘤免疫逃逸关键分子”的假设,首先鉴定了第一个此类分子PD-L1并发明了用抗体封闭PD-1/PD-L1结合来治疗肿瘤的方法。这些发现为目前抗免疫逃逸肿瘤治疗方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由于这些开拓性的发现,2014年陈列平与其他三位科学家一同分享了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顶级科学奖——威廉 科利奖(William B. Coley Award),并于2016年年初获美国免疫家学会史坦曼大奖(AAI-Steinman Award)。

据此原理研发的抗癌药,PD-1/PD-L1抗体,对多种晚期癌症有显著疗效,被誉为“肿瘤治疗抗生素”。陈列平的发现让人类第一次看到了癌症治愈的曙光。从当初的假设到取得如今的成功,陈列平经历了超过20年的“孤独”研究生涯,最困难的时候,只有他自己的实验室相信这个研究方向富有前景。

在此前接受网易科技的一次采访中,陈列平告诫年轻人:

“你要想在一个领域里有所成就,就不要过于考虑别人对你的评价。作为一名研究人员,不要老想什么是主流科学,因为一旦成为‘主流科学家’,那说明你的创新能力可能有问题了。"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