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支各具特色的英歌舞代表队轮番上阵,展现英歌舞阳刚之气。杨立轩 摄
洪亮的锣鼓声,明快的棒敲击声,舞蹈队伍身穿戏服,在空地上腾跃自如……10月1日,“海丝潮馨·英歌盛世”潮汕英歌舞展演在汕头拉开帷幕,汕头市潮阳棉北后溪英歌队、普宁南山英歌队等8支队伍亮相,通过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潮汕文化,留住乡愁。
“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宁英歌。”英歌舞是潮汕地区的传统民俗舞蹈,尤其盛行于陆丰市甲子镇、汕头市潮阳区、普宁市一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歌舞融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是潮汕人的精神寄托,而目前更逐渐传承到“10后”一代。
陈扬波今年27岁,练习英歌舞已有12年。他在普宁南山英歌队中扮演武艺高强、杀伐骁勇的“双鞭”呼延灼角色。“从我祖父那一辈就开始跳英歌,可谓是从小耳濡目染。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很想学好英歌舞,在家里也会练习,动作不规范也照样跳照样唱,还记得小时候街头巷尾都在唱英歌。”
英歌舞分为快板英歌、中板英歌和慢板英歌。快板英歌学起来会比较累,而作为带队的成员,陈扬波认为英歌舞特别讲究统一的节奏,在上场的时候不要错乱,可谓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在汕头市濠江区珠浦社区,很多“00后”甚至“10后”也成为英歌舞队员,这也是濠江区珠浦英歌队的特色。作为珠浦英歌队的教练,黄辉龙在孩子被选中后就要对他们进行体能特训,“最小的英歌队员才8岁。英歌舞动作幅度较大,需要体力进行支撑,刚开始有的孩子跳不到5分钟就累趴了。后来我们不断地训练,他们回家后也自己练习,现在跳上1个小时都不会觉得累。”
黄辉龙告诉记者,村里有个小伙子是英歌舞的爱好者,虽然他一直在上海工作,但是他将英歌舞作为自己对家乡的一种思念和寄托,无论是走到哪里,他都带着一对英歌槌,有空的时候就在家里耍英歌,以此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杨明敬认为,英歌舞已经成为潮汕人精神的寄托,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注重活态传承实践,而这个活态传承的载体,则应该由年轻人来承担。(记者 沈丛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