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贵州绣娘指尖翩跹——绣出幸福生活

   2018-10-03 人民网1050
核心提示:原标题:绣出幸福生活取3根马尾做芯,穿针,引线,手工将白色丝线紧紧缠绕在马尾上。指尖翩跹,一个个绣线盘镶扣在花纹间。9月30日,
原标题:绣出幸福生活

取3根马尾做芯,穿针,引线,手工将白色丝线紧紧缠绕在马尾上。指尖翩跹,一个个绣线盘镶扣在花纹间。

9月30日,为喜迎新中国成立69周年,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乡,马尾绣传承人韦应丽带领绣娘们,一边唱着山歌,一边绣了幅以“国庆”二字为主题的绣布。

同一时间,丹寨县龙泉镇嘎闹刺绣合作社的绣娘们也在赶制一条百米长的苗绣,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自己的幸福生活。

少数民族刺绣,贵州这门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再也不是藏在闺中的技艺,而是发展成了一个带动地方脱贫致富的美丽产业,见证着祖国新农村建设的喜人变化。

在马尾绣的发源地,三洞乡各个村寨依山傍水,群山与溪流交错纵横,这里的妇女擅长马尾绣,小女孩通常从小就开始拿起绣线。

“女儿3岁的时候,我就开始教她绣马尾绣。”

三都绣娘石庶边用七彩丝线填绣在盘绣的轮廓中间,边给9岁的女儿潘苇苇讲解技巧。“这几年,我们家在县城开了店铺,马尾绣作品卖到了国外。”

在韦应丽家里,她小心翼翼捧出一副“中国梦”的绣品:“我花了三个多月时间才绣完。中国梦里面,有三都数万名绣娘的致富梦。”今年,她所在的绣娘协会已经承接了来自世界各地达700万元的订单。

“以前妇女在家务农,马尾绣仅仅用在自家的服饰和背带上。现在她们通过成立绣娘协会、马尾绣产业发展合作社等方式,把绣品拿去市场上销售。”韦应丽告诉记者,自2006年马尾绣被列入首批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政府大力扶持产业发展,村里面建了很多小洋楼,很多绣娘都买了电动摩托车。

同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苗绣,也让丹寨县龙泉镇嘎闹刺绣合作社尝到了致富的甜头。该合作社负责人余国敏介绍,现在苗绣不仅可以很好地传承下去,还让绣娘们的年收入从几百元增加到十几万元,“今年我们为国庆刺绣,希望祖国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如果要为祖国绣一张漂亮的图,你会绣什么花纹上去?”

记者问马尾绣传承人潘苇苇。

“有太阳、蝴蝶、山川、飞鸟、七彩云朵、鲜花、树木,还有很多房子和一群跳舞的人。”(李舒涵)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