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长假,厦门的城市旅游亮点已不仅止于岛内的传统景区,岛外不同类型的休闲农庄也正焕发勃勃生机。
阳光如蜜糖般洒满草场,秋千上的孩童放声大笑,游客拾阶而上,清冽的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芳香……这里是距离翔安隧道约35公里的翔安区新圩镇大帽山寨仔尾村,也是厦门首个田园综合体——大帽山境的国庆假期现场。今年5月份,大帽山境正式开门迎客,这座厦门首个田园综合体的问世,标志着我市的休闲农业正式步入了转型升级阶段。
在大帽山境,这里既与城市不同,又与城市相同。不同的是这里拥有清新雅致的山水风光,相同的则是干净整洁的现代化配套设施。厦门正在加快打造高端休闲农业项目,除了大帽山境,目前香山乡苑、田园竹坝等其他大规划、大投资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项目也正在加快建设中,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行业精品将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精致、高端已成为厦门休闲农业的新代名词,各相关部门也对这些大项目寄予了厚望,希望能将它们打造成厦门岛外乡村旅游的新地标。
休闲农业蓬勃发展,不仅为厦门传统乡村景区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更是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一次具体实践。政府部门很早就意识到,在耕地面积十分有限的厦门,要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就必须走好集约、高效、绿色的都市农业之路。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休闲农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经过几年的努力,厦门的休闲农业发展驶上了快车道。不仅休闲农业项目更加出彩、出色,企业也更敢于投入,农民也更敢于创新,以为游客提供极具乡村地方特色的体验产品打入厦门旅游市场,休闲农业产业逐步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以种植、观光、采摘、农家乐、民宿、教学实践为主要特色的不同类型休闲农业项目陆续进入市场,将厦门乡村旅游的市场蛋糕越做越大。
今年下半年,市农业局进一步出台《厦门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行动实施方案》,为我市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划定了新的提升路径——鼓励各区在蔬菜、水果等种植优势的基础上结合休闲观光,创新建立农业主题公园等新模式,通过示范项目和特色小镇建设,引领发展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同时兼顾发展民宿经济,积极引导岛外远离城区的乡村,特别是山区的休闲农业项目及周边村民对现有房屋进行改造和美化,按照《厦门市民宿管理暂行办法》发展民宿经济。鼓励国有企业等社会资本,以及个人投资者和农户,建设不同档次和品质的山区乡村民宿,吸引不同游客群体,带动岛外山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市定下的目标是,到2020年,打造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30个以上、最美休闲乡村6个以上、省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和特色村26个以上,扶持一批生态环保型的“农家乐”和特色景观旅游村镇项目。
农业强了、农村美了的结果是农民富了。各种政策的不断出台,各方资源的不断投入,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推动农民转产增收,让农民的钱袋子更快地鼓起来。而厦门的农民,确实也正品尝着产业发展的甜美果实。数据显示,2017年,厦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达到2046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75元,同比增长8.3%,收入数字比全国目标提前三年实现翻番。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70元,增长8.6%。
【数据】
截至去年底,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共143家,其中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和乡村旅游示范点9家,省级和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分别有23家、43家。去年全市休闲农业接待游客量达到560万人次,比增19%,总收入6.7亿元。今年1月至7月,全市接待乡村休闲旅游游客约351万人次,总收入4.65亿元,比增19.1%。(厦门日报 记者 林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