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留住乡愁古韵 复兴千年文脉

   2018-10-08 人民网840
核心提示:原标题:留住乡愁古韵 复兴千年文脉舟山锣鼓、跳蚤舞、布袋木偶戏、“十里红妆”……国庆期间,舟山市首家县(区)级“非遗馆”
原标题:留住乡愁古韵 复兴千年文脉

舟山锣鼓、跳蚤舞、布袋木偶戏、“十里红妆”……国庆期间,舟山市首家县(区)级“非遗馆”——定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试开馆,喜迎八方来客。几乎同时,位于西大街的清代建筑蓝府大院修缮工作也进入尾声。今年以来,定海区以深化挖掘、强化普及、活化日常为工作脉络,系统推进当地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萃取、教育普及、开发利用,为实施传承发展浙江优秀传统文化行动添上精彩一笔。

定海是省级海上历史文化名城,这里古迹遍布,文物林立,名人辈出。

为留住古韵乡愁,传承历史风貌,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定海立足区域特色,深挖全区传统文化资源,组织各类专家学者进行研究阐释,择取年代久远、历史意义较强的优秀项目内容立碑撰文,动员单位或个人认领、保护“定海山”系列文化点,以分类分项的形式建成了详实全面的传统文化档案。目前,定海已完成挖掘古树、古亭、古桥、文物古迹、精品老宅等“定海山系列文化”遗存古迹400余处。全区开展“认养古树 情定古城”活动,200多棵古树名木已全部完成“一树一档”的信息资源管理,择优选取最具特色的35棵古树名木作为第一批市民认养对象。

“渗透式”普及,推广优秀文化基因。定海梳理抗倭、抗英、宁波帮与定海商人等历史事件及盐官柳永、状元张信等历史人物,提炼定海文化优秀基因、核心价值,编写《千年定海山》乡土教材,以进教材、进课堂的形式推进青少年对定海精神、价值的认知认同。

针对部分非遗项目面临失传的困境,定海组织编写《定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把全区列入各级非遗保护名录的66项非遗项目全部以图文形式记录,深入社区、学校传承基地、各文艺团队进行推广。刚开馆的定海“非遗馆”全面展示定海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其旁边是定海古城生活民俗馆,以省级非遗项目《海岛传统婚礼习俗》的“十里红妆”为主体内容,展示清代至民国时期舟山海岛大户人家日常居住及女儿出嫁时的各类家具、器皿、绣品、木雕、竹编及其他民俗用品,以实物反映古城居民生活习俗的各方面。

“利用式”推动,激活传统文化资源。改变传统文化存在书本、藏于人后的现状,定海深度实施传统文化活化利用工程,推进传统文化融入城市建设、群众生活生产。10月6日,记者在占地面积1208平方米的蓝府大院发现,原本岌岌可危的古建筑焕然一新,新漆的朱红色大门仿佛向过往行人展示着蓝府的昔日辉煌。

(责编:张帆、翁迪凯)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