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国际艺术节发布“改革开放40周年展演”板块剧目
沪剧《小巷总理》将社区基层干部搬上舞台,为贴合现实生活,演员把念白语速提高了近一倍。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集结推出多部以上海为创作背景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其中话剧《许村故事》《生命行歌》《星期日工程师》和沪剧《小巷总理》尤为引人瞩目。这批作品折射出当下舞台现实题材创作聚焦基层,切口更小,讲述普通人情感生活的趋势——以现实“小视角”,划出一根根暖人心的火柴。
这四部作品的原型都来自上海的基层一线,所讲述的故事也均取材于现实角落:有的聚焦当下老龄化社会里的社区“临终关怀”护理;有的讲述“城中村”拆违攻坚战中的民生百态;还有的聚焦改革开放初期为社办企业奔波城郊之间的“星期日工程师”。而这股“暖人心”的力量可以跨越国界,正如曾任英国皇家戏剧学院院长的尼古拉斯·巴特尔在《许村故事》首演后感慨的,“这部戏令我哽咽,我看到了非常真实的、本土化的艺术表达。”
把现实题材的触角探入城市生活的毛细血管
谁也不会想到,就在几年前,上海这座高度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在虹桥国际机场区域还“藏”了一座脏乱的“城中村”。过去许浦村的违章建筑拆了建、建了又拆,顽疾久除不去。2015年,拆违工作组正式进驻许浦村,如当地党员干部所回忆——真是一场硬仗。导演王佳健还记得拆违前的许浦村,逼仄的街道上危房林立,脏乱差的生活环境让当地人连声抱怨,甚至已影响村民的健康状况。如今,成片成片的涵养林取代了来来往往的水泥车,村民终于可以畅快呼吸了。
见证了这一变化,由总导演卢昂带领的上艺戏剧社团队深受触动,故事表层是写拆违、治理脏乱差的环境,他们更希望反映许村民众的种种内心交战和“艰难”选择——从牺牲安全卫生与环境健康换取眼前利益,到最后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卢昂说,“最终拆除的是人心之间的藩篱,从而共建一个美好的家园。”
同样是深入城市肌理,街巷里弄也有数不清的温情故事。长宁沪剧团创作的《小巷总理》就是以上海市长宁区虹储居委会党总支书记朱国萍为原型。此次参演艺术节,上海长宁沪剧团团长、艺术总监陈甦萍表示,该剧又经过一定的修改提高,给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在新版中,她尤其关照“接棒”的主演一个重要细节——加快语速,因为社区干部工作繁忙,语速节奏快,“所以相比以往演出的传统沪剧,这部戏里我们的语速快了近一倍。”
用真实故事直观反映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展演中有深入城市毛细血管呈现时代的变革与发展,也有关注个体命运与情感,映照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拼搏奋斗的作品。
知名导演查明哲来沪执导的话剧《生命行歌》,在他看来是当下现实题材舞台作品从未触及的角落——临终关怀。如今中国正在步入老年社会,城市慢慢地开始老龄化。特别是随着几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老人护理已不单是子女需要解决面对的问题,更离不开整个社会的关照。在查明哲看来,“临终关怀”原本是从西方引入的医疗理念,可当老龄化问题摆在面前,这就成为一个中国社会的热点话题。
而《生命行歌》取材于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房。“有时能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剧中医护人员的座右铭。剧中不但展现了医护人员的关爱,更把病房中形形色色的老人作为主角,试图探讨生命与死亡的命题。而最终对死亡的恐惧、对人生的遗憾,都指向展现生命的祥和暖色。
相比于其他三部观照当下的作品,民营演出机构锦辉选择了一个改革开放初期发生的故事,推出话剧《星期日工程师》。“掌门人”孙徐春说,近些年凭借一系列IP作品在市场活跃的锦辉,首次排演主旋律题材作品,选择了一段已尘封多年的故事,又找来一批年轻主创,着实“冒险”。随着年轻主创们深入一线、探访当事人了解事件始末,时代带来的震颤扑面而来。剧组“80后”成员、导演王丽鹤感慨:“在改革开放初期,这群‘星期日工程师’就是我们的同龄人,风华正茂青春扑面,投入时代洪流默默奉献。”她相信,这样的故事不管是时代的亲历者还是今天的年轻人,都会有所触动,有所感悟。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王隽希望通过此次展演,集中呈现上海舞台最新创作,真正着眼上海这座城市最基层的百姓生活,用发生在昨天和今天的真实故事,直观反映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