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广东 » 正文

全球报道:广东工人艺术团走进深中通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18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广东工人艺术团 走进深中通道工人配乐诗朗诵表演。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供图10月15日,由广东省总工会、省文化厅、南方报业
原标题:广东工人艺术团 走进深中通道

工人配乐诗朗诵表演。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供图

10月15日,由广东省总工会、省文化厅、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举办的“中国梦·劳动美”广东工人艺术团慰问演出活动在深中通道项目施工总营地举行。

晚会在舞蹈《咱们工人有力量》中拉开序幕,舞蹈、魔术、独唱、杂技、相声等形式各样的节目陆续登台亮相。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的青年工作人员也在晚会上献上配乐诗朗诵《青春吐芳华》,诉说了年轻工程师在深中通道项目中的奋斗故事,为构建大湾区发展贡献新力量。

深中通道作为珠三角“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之间唯一公路直连通道,是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交通纽带,对推进珠江两岸产业互联互通,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晚,省总工会、中山市总工会、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深中通道工会联合会等单位领导以及深中通道项目职工观看了这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

工会亮点

深中通道项目建设期工会联合会:以团结工人促进项目发展

2024年,深中通道预计建成通车,西人工岛先行工程已于2016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深中通道工会联合会主席杨阳介绍,在8年的建设工期内,预计有超过150家单位,约15000名建设者投入建设。工联会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团结建设者和建设单位,推进深中通道如期、优质建成通车。

结合科技打造“安全之家”

在工地上玩手机,一个不留神就掉进了坑里,工人们被吓出一身汗。通过这样的VR体验,深中通道的工人可以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为了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工联会在深中通道西岛设置VR安全体验馆,每位职工在上岗前,都要在这里经过安全培训。

杨阳说:“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生命,也关系到整个项目施工的进度。”一方面工联会从硬件上提高整个工地的安全布设,包括施工的安全防护,并安装闭路电视,监控工人安全施工。另外在软件上,工会着力提高工人对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的意识,在平时开展安全培训和学习,并建立对职工的安全奖罚制度。

维护工人建设“维权之家”

面对庞大的工人群体,工联会还关注到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深入了解各施工单位关于农民工工资发放的工作。工联会要求施工单位项目部需向深中通道管理中心递交《建设工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书》,承诺严格按有关法律法规做好农民工权益保护。同时向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交纳100万元的农民工资保证金,当施工单位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事项时,管理中心可运用保证金代为发放。

另外,工联会还促进各参建单位项目经理部据实制定有关“劳务用工工资管理办法”,实现农民工工资由项目经理部财务代发,经银行转账直接打入农民工工资卡,形成农民工工资打卡制度化,从源头上杜绝各作业队伍少发、漏发、拖延发放工资等侵犯农民工权益的现象。

劳模风采

匠心打造“国家奇迹”

当港珠澳大桥放起了礼花,宣告正式亮灯时,深中通道中交一航主任工程师刘昊槟的朋友圈被这个消息不断刷屏。“我在这边看着朋友圈的时候,心里很激动。当时我们主要参与人工岛建设,西岛的夜景,俯瞰还是漂亮的。”彼时刘昊槟已完成港珠澳大桥工作,转移到深中通道的建设。

人们看见港珠澳大桥是惊叹于中国人运用智慧和领先的技术,克服建设的重重难关,造就了一个国家的工程奇迹。然而,对于像刘昊槟这样的建设者,那里是他们付出了六七年的心血,也见证着不少人从年轻走向成熟的过程。如今,他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地点——深中通道,这个难度和复杂程度不亚于港珠澳大桥的又一世界级跨海大桥。

入行了,弦就一直绷紧

深中通道的调度员常青已经习惯了24小时连轴转的工作。“在海上施工很多时候受潮水、气象影响。建设港珠澳大桥的时候,有时为了安装桥墩,白天做准备工作,然后从晚上九点一直干到凌晨四五点钟,这很正常。”

作为调度员的常青被形容为“大管家”,也就是管生产的协调、人员的组织,了解每个岗位和程序。由于长期在人工岛上日晒雨淋的工作,常青的皮肤黝黑,显得粗糙,但脱下安全帽,还是能清晰看见额头上原本的黄皮肤。

从小生活在内蒙古的常青没有想过日后会与大海打什么交道。他还记得小时候特别怕水,“以前有一座桥,其他小朋友是跑过去的,我是爬着过去的。桥大概有一米五宽,但我不敢走,只能爬过去,从小就不会游泳。”如今的常青却因为工作经常生活在海上,甚至征服大海,建起了跨海大桥。

但谈起过去十年的工作,刘昊槟和常青都觉得没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基本上每天都是紧绷的,也不知道哪个是比较印象深刻的,反正一回忆都是忙忙叨叨的。”刘昊槟说。

桥一点一点建人一点一点成长

刚大学毕业,在湛江工作了半年后,杨润来就进入港珠澳大桥工作。有时候看回以前的照片,如今已是主任工程师的杨润来还是会感慨,这座大桥见证了自己从青涩的小孩变成“油腻”的中年。

7年在港珠澳大桥的工作教会了杨润来许多,例如做到对事不对人。2012年,杨润来负责人工岛隧道的钢筋,需要亲自去查看钢筋质量。就在这个过程中杨润来三天两夜没睡。由于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不一样,杨润来在协调的时候与负责人发生很多摩擦。这三天,从钢筋装卸的码头到厂房大概1.5公里,杨润来走烂了新买的皮鞋,背也“累驼了”。

“该吵架还是得吵架,但是该合作的时候还是要合作。所以到现在,要是我跟谁在工作上有些摩擦,我都不会觉得他是针对我,因为每个人站的立场不一样。”回忆起当时,杨润来还是深有感触。

本以为港珠澳大桥的工程到后面会越做越顺利,但实际上是越干挑战越大。工程标准要求是5毫米,而杨润来他们比规范要严格一倍,要求3毫米。杨润来说:“很多原本的概念是工程是一个很粗犷的体现,但是在这个工程上就要你像穿针绣花一样,每个细节都需要用心在做,为理想拼搏。”

到了现在参与深中通道的建设,杨润来也一直提醒着自己不要犯经验主义的错。“毕竟不同的地质、不同的体量都会带来很多在某种程度而言是颠覆性的难点,所以我们总是在提醒自己要稳扎稳打,重头再来。”

优秀个人背后总有优秀的团队

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刘昊槟分别获得了广东省和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杨润来获得了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今年10月,常青也作为“国家建设者”被央视报道。但在他们眼中,建一座桥从来都不是他们个人的工作,而是一个集体的成就。

在建设港珠澳大桥时,海平面13米以下的一个基坑突然渗水。水越漏越大,基坑面临着坍塌的危险。即使杨润来已经特地研究过大海基坑的风险,但这个工程谁也没做过,当时经验还不是很丰富的杨润来被吓得够呛。岛上的两名60岁老工人一直协助着杨润来通宵达旦地处理事故,由于当时天气冷,其中一位老工人还落下了腰疼的病根。

“当时感觉这个团队非常有凝聚力,凝聚在一个把工程干好的想法上,那是非常纯粹的目标,非常难得。”杨润来说,一当工作结束,就算旁边是一个发动机,只要有片空地,他们就可以在5分钟之内睡着。

刘昊槟也见证了许多在港珠澳大桥坚守了六七年没走的工人。“那些工人都是在家里撂下锄头就出来干活的,都能一丝不苟的。当时岛上的环境也是很差的,很热。夏天看见他们绑钢筋、拼模板,汗都滴在地下成一滩水。”刘昊槟佩服地说。

无论是建设港珠澳大桥,还是如今的深中通道,都是在做一门集体配合、环环紧扣和各个班组、各个部门配合得非常紧密的工作。常青已经习惯了只要回到岛上就迅速地进入工作状态,把工作交接回来。“如果要一上午才进入工作,就耽误很多人的工作。中间环节有拖沓、滞后,影响的不是一个人,这个影响是放射性的。”在这里每个人都在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撰文:梁施婷 黄应来

(责编:牛攀、陈育柱)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