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宁夏 » 正文

全球报道:文化“软实力”成脱贫“硬支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28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文化“软实力”成脱贫“硬支撑”建成移民旧址文化遗产景区、宁夏移民风情园等景区,打造西川特色产业示范村、中圈塘等4

原标题:文化“软实力”成脱贫“硬支撑”

建成移民旧址文化遗产景区、宁夏移民风情园等景区,打造西川特色产业示范村、中圈塘等4个旅游驿站,建成罗山、汇达等一批具有旅游接待功能的酒庄,建设农家乐20余家……吴忠市红寺堡区近年来探索在“文化+”融合发展上做大文章,不断开辟富民新路径。2017年红寺堡区接待游客10万人次,服务业产值达5.57 亿元。

建强文化培训基地,打造宁夏唯一一家移民文化人才培养基地,建成乡村文化实训基地10个、特色文化大院26家,创建文化示范户90家。依托秀兰刺绣公司建成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基地,年销售额突破300万元,累计带动6200名贫困群众创收800万元以上。

大河乡香园村村民李忠勤家书画室里,条案上陈设着手抄小楷长卷《毛泽东选集》,一直义务为全村学生辅导书法……红寺堡区挖掘培育“四类人才”300余人,剪纸、书法等文化能人成为文化扶贫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把优秀文化演绎成学习知识、脱贫致富的“加速器”。

李顺玉、王克银等人主动申请脱贫,成为红寺堡区20年来移民脱贫致富后思想解放的缩影,在贫困户中激发出争相脱贫的内生动力,激励带动一大批群众自力更生,主动脱贫。文化引领和文化扶贫成效明显,贫困发生率由开发之初的100%下降到10.7%。

没有文化,只长庄稼的土地终究是贫瘠的。而这一串可喜数据,正是近年来红寺堡区积极探索文化扶贫道路,让农民吃上“文化饭”的生动佐证。

文化扶贫,最为关键的是扶志扶智、成风化人,用文化的力量激发贫困地区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内在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加快实施文化精准扶贫和文化脱贫行动,坚持重心下移、资源倾斜、服务落地,紧密结合脱贫攻坚,不断加大文化扶贫力度,抓好重大文化扶贫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送文化和种文化力度,全面推进文化小康建设。各级党委、政府立足各地实际,积极深挖文化内涵,注重文化育人、文化富民,群众脱贫动力得到持续增强。

宁夏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12件,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扶持示范村文化室、民间文艺团队、农民文化大院1405个,街道(社区)电子阅览室410个。文化扶贫惠民工程成效显著,建设提升1271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全国率先实现全覆盖,成为全国贫困地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省区,真正打通了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截至2017年,全区共有公共文化馆26个、图书馆26个、博物馆6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237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782个、农民文化大院730个、各类民间文艺团队1136支,覆盖城乡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文化供给也日益丰富多彩,年送戏下乡惠民演出1600场以上,“新春乐”全区社火大赛等品牌文化活动常态化、制度化举办,每年惠及观众300多万人次。

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室、戏台、图书(电子)阅览室、文化器材、广播影视器材和体育健身设施已成为每个贫困村的“标配”。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并开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图书阅览、文艺表演、娱乐健身等功能于一体,并不断拓展服务功能,鼓励有条件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增设非遗展示、“四点半学堂”“老饭桌”“道德讲堂”,农村实用技能和创业培训等,为宁夏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和提供公共服务的综合平台,真正发挥了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为民、文化便民、文化富民作用。村干部们说,门口有了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部的人气也被带旺了,干群关系也更紧密了。

通过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精准实施文化扶贫,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得到了满足,“村级示范点,搭在家门外,文化真扶贫,农民乐开怀”,一段顺口溜表达了农民群众的心声,贫困群众物质和精神“双脱贫”的目标也正在逐步实现。(记者 房名名 和牧川)

(责编:阎梦婕、贾茹)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