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宁夏 » 正文

全球报道:三十载爱心的坚守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30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三十载爱心的坚守者“杜爸爸!”这是宁夏儿童福利院孩子们对杜勇的称呼。在宁夏儿童福利院这个特殊的大家庭里,来自社会

原标题:三十载爱心的坚守者

“杜爸爸!”这是宁夏儿童福利院孩子们对杜勇的称呼。在宁夏儿童福利院这个特殊的大家庭里,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孤残儿童们感受到了超越普通家庭的爱心与温暖。这种感受来源于宁夏儿童福利院院长杜勇和同事们对爱心的坚守。

1987年,杜勇从宁夏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宁夏社会福利院从事精神卫生工作。和精神病患者沟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他经常被病人无故撕扯、吐唾沫、谩骂。他却很乐观:“这不算啥,病人们才是真苦。”上世纪80年代,宁夏专业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医生数量比较稀缺,杜勇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不厌其烦地走访病人家属,10年间从一个大学毕业生迅速成长为宁夏社会福利院的学科带头人、院长。

2010年担任宁夏儿童福利院院长以来,他依然将这份慈爱之心带给孤残儿童。“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10个字镌刻在宁夏儿童福利院大厅的墙面上,也深深刻在杜勇心里。

杜勇的工作和生活轨迹已经与孩子们完全重合,每年除夕夜他都会陪伴在孩子们身边。担任院长不久,杜勇就听到有孩子叫他“杜爸爸”,“爸爸妈妈是一个崇高的称呼,如果不符合孩子们的期待,他们不会这样称呼我们。”杜勇说,他为自己能享受这样的“待遇”而骄傲。

2010年的一个冬夜,一名出生仅一天、患有先天性足內翻的男婴被遗弃在宁夏社会福利院门口。按照当时的收养程序,弃婴应办理一系列手续后才能进入儿童福利院,在办理手续时孩子将被安置在缺乏专业服务能力的临时场所。杜勇得知后,提出将孩子先送入宁夏儿童福利院进行临时庇护,随后再办理入院审批手续。在杜勇的倡导下,宁夏儿童福利院率先在我区儿童福利机构中实施了弃婴的临时庇护制度。

“家”是每个孤残儿童心中最向往的地方,如何帮助他们实现回归家庭的梦想?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杜勇,他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同时积极探索家庭寄养管理新模式。在他的积极推动和自治区民政厅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宁夏儿童福利院在永宁县建立了家庭寄养服务中心,并将专业资源辐射到社区,为当地残障儿童家庭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目前,已先后有300多名孤残儿童寄养到永宁县惠丰村的60多户家庭,该模式被民政部确立为“宁夏家庭寄养模式”并在全国广泛推广。

按法律规定,福利院的孩子18岁成年后,福利院不再履行监护照料职能。但杜勇认为18岁只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18岁以后福利院的孩子们也会面临和其他孩子一样的问题,比如就业、结婚、生子,他们应当享有和其他孩子同样精彩的人生。2017年,经杜勇多方协调,申请到“大龄孤儿安家就业补助”财政预算,为每个大龄孤儿争取到了安家补助,并成立了大龄孤儿就业培训基地,为福利院的孩子步入社会打好基础。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宁夏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困境儿童进入儿童福利院临时监护照料的保障制度,率先创新制定了我区《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流程》地方标准规范,在全国儿童福利机构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为宁夏乃至全国儿童福利事业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记者 张贺)

(责编:高嘉蔚、宽容)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