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郑洛新自创区 从 创新引擎 到 创新高地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盾构生产车间,工人正在组装生产盾构机。
1978年5月22日-6月1日,全省科学大会在郑州召开。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双创基地。
文/本报记者尹江勇图/本报资料图片
改革开放是进步发展的活力之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1978年开始,河南省新时期的科学技术事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经过40年的发展,不断挺进经济建设主战场,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6年4月获批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好“创新驱动发展牌”的重要抓手,举全省之力,统筹谋划,强力推进,有效引领支撑区域创新驱动发展。
全面提速
自创区建设成效日益凸显
连日来,自创区企业捷报频传,一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成果不断涌现: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春风号”下线,将用于深圳春风隧道工程;洛阳LYC轴承牵头研制的高速铁路轴箱轴承产品完成80万公里台架试验,被列为时速250公里“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轴箱轴承新增供应商……
这些成果有一个相同的身份,都属于郑洛新自创区首批创新引领型产业集群专项课题的范畴。10月15日,自创区面向轨道交通装备、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物联网及信息安全等领域,组织实施了8个创新引领型产业集群专项,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118亿元,可带动上下游产业年产值突破1050亿元。
自创区获批两年多以来,“郑洛新自创区·中关村创新创业基地”揭牌、洛阳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加速推进、全省40余家新型研发机构半数以上落地自创区……一份份扎实推进的成绩单充分表明,自创区建设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在推动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8月份,河南省统计局发布了上半年经济发展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自创区核心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0%、10.5%,增速分别高于全省2.2个、2.9个百分点;自创区内创新引领型企业、人才、平台、机构持续发展,各类创新资源均超过全省一半;自创区先后承担新能源汽车、智能农机装备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6项,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47项;在盾构、网络信息安全、高比能锂离子电池、杂交小麦等领域实现重大关键技术突破60多项。
先行先试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重点推进
“去年9月推行了以‘全员聘任制、绩效考核制、薪酬激励制’三制合一改革后,人人头上有指标,人人肩上有责任,通过制度创新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新乡高新区人力资源部部长张贺星说。
一方面,新乡高新区通过改革打破了熬资历的“传统”,如经济发展局副局长等副职,由一批高学历年轻人担任;另一方面,设立企业“首席服务官”,提供主动、全程服务。新作风、新效率,产生了令人欣喜的新成果。2018年1-9月,新乡高新区招商签约项目数量和金额分别是2017年1-9月的6.1倍和5.3倍,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115.9%,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48%。
今年7月郑州高新区全面启动体制机制改革,按照大部制、扁平化、高效能的机构设立原则,内设机构由36个精简到10个,直接服务企业的园区人员和专门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员大幅增加。
5月30日,洛阳高新区为奖励企业和人才发出了7亿元的政策红利“大礼包”。“这么高额度的奖励在高新区的历史上是空前的。”洛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胡加彬说。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洛阳先进制造产业研发基地获得了创新型企业补贴奖励1601万元,有7位博士被评创新型人才。
自创区建设已进入全面推进、提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下一步,按照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要求,郑洛新自创区将对标中关村、东湖、苏南等先进自创区,学习借鉴长株潭、合芜蚌等自创区好的做法,以更高的标准推动自创区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郑洛区新自创区将着力推动一系列重点工作: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通过深入总结自创区改革成效,形成可推广的经验,逐步推动全省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通过落实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下放和直通车制度,进一步提升自创区行政效能。
持续实施自创区产业集群专项。省市联动,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打造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放大政策辐射效应。着力优化自创区空间布局,积极做好自创区先行先试政策的复制推广。进一步科学有序规划自创区空间布局,放大政策辐射效应,让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能力强、引领带动作用突出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享受自创区先行先试优惠政策。
务实推进开放合作。重点加强与中关村管委会深度合作,高标准建设“郑洛新自创区·中关村创新创业基地”,探索建立“成果中关村·转化郑洛新”的常态化合作共赢机制。③5
高标准建设引领全省创新驱动发展
研究者说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
“自创区要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火车头”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在新时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对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启动以来,已取得瞩目的成就。目前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已基本形成,体制机制创新和支持保障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各类创新资源加速集聚。省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了10.0%、10.5%,增速分别高于全省2.2个、2.9个百分点,有力支撑了河南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下一步要使郑洛新自创区真正成为我省创新驱动发展的火车头,就必须依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自创区建设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着力培育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努力把郑洛新自创区建设成为开放创新先导区、技术转移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为此,需要结合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实际,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在汇聚资源上,要着力抓好“四个一批”,扶持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搭建一批创新引领型平台、培育一批创新引领型人才、引进一批创新引领型机构。
在协同创新上,要着力促进科技与金融、军工与民用、产业与院所的融合。建立健全高校院所科研设备、科技文献、科技数据等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机制。
在深化改革上,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支持自主创新示范区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创新资源配置方式,积极推动土地、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向新产业、新业态倾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创新活力和动力。
在产业培育上,聚焦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瞄准全球科技发展新趋势,重点支持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在国内领先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战略性新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③5
亲历者说
新华三集团副总裁、大数据产品线总裁孙德和:
“深耕大数据,与自创区共同成长”
如果用一个词语概括新华三大数据的发展历程,我觉得应该是“成长”,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成长,从战略规划到落地执行的成长,是我们大数据产品线的成长,也是每个员工的成长。
2017年3月31日,我们在郑州高新区注册成立了新华三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承接新华三集团的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战略,正式“定居”郑州。
郑州是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城市,也是国家第二批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新增七个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城市,还是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下一代互联网试点城市以及电子商务、信息消费、信息惠民等国家级试点示范城市,数据资源存量与增量丰富,数据价值挖掘潜力巨大。
新华三大数据作为郑洛新自创区引进的龙头企业,可以说,从战略规划到落地、发展,都离不开河南省、郑州市和郑州高新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都切实享受到了相关政策红利,如对知识产权的支持、创新资源的扶持等。
2017年,我们用2个月时间拿到了公司营业执照;3个月时间实现了首批员工入驻,并为员工提供了干净整洁的专属人才公寓。截至2017年12月底,大数据公司的营业收入已超过2亿元,总纳税额3777万元。目前,公司已有员工400余人,全部为本科及以上学历,硕士131人,其中80%为研发人员。
落户郑州以来,作为河南省大数据领域的龙头企业,我们致力于打造“大数据平台第一品牌”,目前公司已承建了河南省大数据平台及工程应用产业技术研究院;服务于河南省政务大数据平台项目,该项目已成为国家发改委批复的“2018年数字经济试点重大工程”;承接了郑州高新区新型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项目,为“智慧郑州”先行试点……这每一步每一个脚印,都是我们与自创区共同成长的见证。
做大数据就是“创业”,在新华三的大数据战略布局中,郑州已成为新华三集团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基地”。依托大数据基地,新华三将打造一个根植河南、辐射全国、业内一流的大数据研究中心。在此基础上,新华三还将构建完整的大数据产品生态,将郑州建设成为大数据国家重点区域中心,形成面向大数据科学的区域产业核心,拉动生产力,为促进河南乃至全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③5
郑洛新自创区大事记
2016年4月5日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得国务院批复
2016年5月26日
省委、省政府印发《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2016年5月27日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揭牌
2016年8月31日
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7年4月6日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放合作推介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2018年4月17日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项目推介会在郑州成功举办
2018年10月19日
郑洛新·中关村双创基地项目签约暨揭牌仪式在北京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