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现代京剧《杨靖宇》剧照
60年前,国粹京剧在北国春城扎根沃土,60年风雨兼程,60年沧桑巨变,尽显辉煌过往。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原吉林省京剧团、吉林省京剧院)作为现今省内唯一一家以传承、弘扬、发展、繁荣京剧艺术为己任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从它诞生那天起,就深深根植在民族艺术之花繁茂的白山松水之中。凭借着山水之灵气,几代艺术家贴近生活、服务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培养出多位优秀艺术人才,继承并创排出多部优秀传统剧目和新编剧目。
四代人风雨同行 “吉京人”披荆斩棘
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吉林省委省政府重点扶持的院团,也是省内现存唯一一家专业京剧表演团体。1958年8月,为支援我省文化建设,北京民营和平京剧团班底58名演职人员被派入吉林。同年10月16日,在和平京剧团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吉林省京剧团。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小名旦”之一毛世来、著名京剧大师王瑶卿的得意高徒王玉蓉为代表的艺术家们开始活跃在吉林的京剧舞台上。
随着久负盛名的“四小名旦”之一宋德珠和红遍京、津、沪一带的“四大伶后”之一梁小鸾调入,当时的京剧团出现了四大名家支撑的局面,吉林京剧声名鹊起。演出剧目以传统戏为主,毛世来的《大英杰烈》、王玉蓉的《坐宫》、梁小鸾的《盗令》,令观众痴迷,还创编了新剧目《梅河两岸》《红姊妹》,吉林京剧轰动一时。1960年4月,吉林省京剧团改名为吉林省京剧院,并建立起服装库、舞美车间、资料室,形成了粗具规模的演出团体。1969年,吉林省京剧院与长春市京剧团合并,1972年起,对外称“吉林省京剧团”。1975年后,在京剧届享有盛名的孙振林、王凤燕调入,形成了第二代艺术家群体。
1978年,剧团在艺术建设上既传承传统又锐意创新,不仅复排了一批传统戏,同时创作演出了《伍豪之剑》《火焰山》《寒号鸟》《金童》等一批影响广泛的新剧目,形成了以徐枫、张健、毕其成、刘喜亮、王凤霞、欧阳甲仁、李重华、周秀兰、梁淑珍等为代表的新一代艺术家。
到了1987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多元文化呈现,传统京剧艺术市场萎缩,全省9家京剧团体解散,吉林省京剧团作为省内唯一的京剧团保留下来。同时,第3代艺术家群体以精湛的技艺开拓出国际演出市场,使吉林的京剧艺术走出了国门。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国内的演出市场虽然仍不景气,但京剧团坚持“出人、出戏、出精品”的办院理念,先后从四川、山东、河北、黑龙江等地引进了一批优秀人才。麒派传人裴咏杰、高派传人倪茂才、荀派传人王萍、武生董宏利、武旦郭红玉等,齐聚吉林,加上剧团原有艺术人才梅派青衣花衫李玮等,形成了集各种流派于一体的第4代艺术家群体。这一时期,京剧团一批年轻而具有鲜明流派代表性的演员崭露头角,显露出极大的发展潜质,创作出了《高高的炼塔》《道是无情》《摩登老板》《弹吉它的姑娘》等一批现代京剧,剧情新颖,紧跟时代步伐,令观众耳目一新。
1998年,吉林省京剧团正式更名为吉林省京剧院。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京剧院更新观念,推举人才,树领军人物;创作新剧目,打造精品,开拓演出市场。裴咏杰、倪茂才、王萍等逐渐在全国产生影响,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
60年过去,当年的吉林省京剧团、吉林省京剧院经过一步步前进与发展,成为了如今的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目前,剧团拥有以中国戏剧梅花奖和上海白玉兰戏剧奖获得者、高派传人倪茂才,荀派优秀继承人王萍,小花脸王权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和张蕾蕾、杨雪斌、刘治强、马立、常峰赫等一大批优秀的青年领军人才。其中,倪茂才与张蕾蕾分别是第4届与第6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研究生。
(责编:王帝元、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