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学湘军崛起 与改革开放坚定同行
韩少功、莫应丰、谭谈、张新奇。(资料图片)通讯员 摄
1985年,莫应丰(右)与杨沫在一起。(资料图片)通讯员 摄
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唐浩明。
记者 李健 摄
王跃文(资料图片)通讯员 摄
改革开放40年,也是文学繁荣时期。作为历史的参与者、现实的记录者,文学湘军伴着大潮而生,迅速崛起。
一路与改革开放坚定同向同行,涌现出一批文学名家和精品力作。湖南文学始终与时代紧密呼应,成为反映时代的一面镜子。
新时期,“文学湘军”享誉中国文坛
20世纪80年代,文艺界迎来了百花盛开的时期。老作家焕发青春与活力,中青年作家迅速崛起,湖南文学的创作开始步入黄金时代。
1982年12月,莫应丰的《将军吟》、古华的《芙蓉镇》同获首届“茅盾文学奖”。这是中国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当时全国仅有6部作品获奖,湖南占据两席。
这两部长篇小说,真实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复杂、尖锐的矛盾斗争,深刻揭露了“左”倾路线的谬误。2018年,《芙蓉镇》入选改革开放40年最具影响力小说。
在当时,这类题材的创作,作家无疑要冒巨大的政治风险。但是,骨子里流淌的湖南人的血性,让他们勇敢迈出了这一步。
莫应丰创作《将军吟》时,正是“四人帮”猖獗的1976年。他躲进浏阳文家市公社院子的小楼上,秘密搞起“地下文学”。每个月15元生活费,吃低劣伙食和朋友送的鸡蛋,抽友人给的次品烟。凭着一种信念,伴着泪水,哼唱着《国际歌》,他一气呵成写出了这部47万字、发人深省的长篇小说。
为了躲避祸端,莫应丰将刚完成的初稿用木板做封面装订好,用油纸和塑料袋包裹好,埋在地下藏匿起来,等待历史的天空放晴的日子。
1980年6月,《将军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小说一问世,反响极大,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得到民心的认同。多年后,时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该书的责编刘烨感慨道:“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这样的胆量和气魄,是难能可贵的。也可以说,《将军吟》是作者用自己的血和泪铸成的。”
在首届“茅盾文学奖”颁奖会上,莫应丰动情地说:“我愿努力,在建设具有中国气派的新文学大厦上再添一块砖瓦!”
周立波、叶蔚林、孙健忠、古华、谭谈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家,形成了新时期“文学湘军”的领导力量和创作主力。与此同时,一大批青年作家如水运宪、韩少功、彭见明、何立伟、蔡测海、刘舰平等,在新时期也崭露头角。
20世纪80年代,湖南作家在全国性的文学大奖评选中先后获奖30余次,包括茅盾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全国儿童文学奖等多个重要文学奖项,“文学湘军”在全国声名鹊起。
这一时期,湖南文学界还发生了一件轰动中国文坛的大事件。1985年,作家韩少功写了一篇纲领性论文《文学的“根”》,率先提出“文学寻根”和重新“寻找民族文化的思维与审美优势”的理念,成为中国“寻根文学”思潮的代表性人物。在他的倡导和引领下,湖南作家纷纷深入湘楚大地“寻根”,掀起了湖南乃至全国文学创作的新潮。同一时期,湖南作家残雪的“先锋小说”在全国文坛独树一帜,引发国际文坛广泛关注。
世纪之交,“湖南长篇现象”成就新辉煌
相比20世纪80年代“文学湘军”所创造的辉煌,90年代前期,湖南文坛在相对沉寂中突围。90年代中后期和21世纪前十余年的跨世纪时期,“文学湘军”构建起新的格局。
学术界认为,“文学湘军”在世纪之交,大致形成“80年代实力派作家”“90年代崛起作家”以及“60年代出生作家”等几大创作阵营。
唐浩明在90年代初凭借长篇小说《曾国藩》一鸣惊人。原本,唐浩明只写了5万字的中篇小说,时任湖南文艺出版社大型文学期刊《芙蓉》的编辑部主任朱树诚看完书稿后觉得,这样丰富的素材仅写一个中篇太可惜了,他建议唐浩明扩展成一部长篇。
从这之后,唐浩明开始了长篇小说创作的艰辛历程。为了一心一意写作《曾国藩》,他于1988年毅然辞去了岳麓书社副总编辑的职务,之后又婉言谢绝了领导要他出任总编辑的好意。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看书、构思、写作,别无杂念。春去秋来,寒来暑往,窗外的梧桐树叶何时绿了、黄了、落了,他全然不知……
1990年11月,《曾国藩》第一部《血祭》在海峡两岸同时出版,成为由两岸同时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992年4月,小说的第二部《野焚》、第三部《黑雨》相继在两岸出版。这部120万字的小说在当时掀起前所未有的市场抢购热潮。
唐浩明说:“《曾国藩》是时代的产物。时代给了我厚爱,如果不是在改革开放的盛世,我也不可能深刻认识曾国藩,更不可能写出这部小说。”
世纪之交,“文学湘军”成功抓住时代机遇,在长篇小说创作领域获得沉甸甸的收获。继《曾国藩》之后,唐浩明又推出《杨度》《张之洞》,此外,还有阎真的《曾在天涯》《沧浪之水》、何顿的《我们像葵花》《生活无罪》、彭见明的《玩古》、王跃文的《国画》《梅次故事》、向本贵的《苍山如海》《盘龙埠》、陶少鸿的《梦土》、刘春来的《水寨》等多部有影响力的长篇小说问世,堪称群星闪耀。学术界称之为“湖南长篇现象”,并认为这一现象构成了湖南文学的新辉煌。
新世纪,“文学湘军”与时代同步前进
进入21世纪,湖南作家赓续“文学湘军”传统,相继有15部作品获全国性文学奖。其中,田耳的中篇小说《一个人张灯结彩》、欧阳友权的文艺理论专著《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王跃文的中篇小说《漫水》、纪红建的长篇报告文学《乡村国是》等4部作品荣获鲁迅文学奖。
王跃文创作有《秋风庭院》《朝夕之间》《苍黄》《大清相国》《漫水》等中长篇小说,他因题材丰富、创作面貌多元而享誉文坛。在中篇小说《漫水》中,他以淳朴深情的乡土题材叙事展示了传统乡村固有的人性美、人情美和风俗美。
知名湘籍评论家刘起林评价称,《漫水》既批判了当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又揭示了乡土社会蕴含的战胜种种社会风浪的正面力量。正因为如此,这部作品才显得既有深刻的诗意,又有思想的力量。他认为,“文学湘军”向来具有以别开生面的题材和独辟蹊径的思路来表现重大社会问题的审美传统,王跃文就是其中十分突出的一位。
继湘西作家龙宁英表现湘西扶贫的长篇报告文学《逐梦——湘西扶贫纪事》获全国少数民族“骏马奖”之后,纪红建的《乡村国是》视野开阔、温暖人心,成为用报告文学形式全景式地展现脱贫攻坚这一历史性事件的有益尝试和探索;阎真的《活着之上》、何顿的《湖南骡子》《来生再见》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社会历史的状态与发展;“文学湘军五少将”谢宗玉、马笑泉、沈念、田耳、于怀岸的创作善于捕捉时代的地域特性,有鲜活的生活感;跨越70年创作生涯、以诗歌名世的彭燕郊,是“五四”以来新诗现代化的实践者,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现代性的追求……
令人欣喜的是,从2015年起,在省作协的牵头组织下,我省相继成立各体文学学会,至2017年10月,小说、诗歌、散文、儿童文学、报告文学、网络文学、文学评论等各体文学学会相继成立,建构了湖南各体文学创作、交流、互促、研讨、组织的专业平台和体系,开全国风气之先。
其中,以汤素兰为会长的省儿童文学学会在原本优势上持续发力,多部作品获全国儿童文学奖,是“文学湘军”斩获全国大奖的重要方面军;湖南的网络文学在新世纪“异军突起”,不仅在网络和图书市场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也获得文坛的肯定。中国作协确定的全国重点网络作家,湖南拥有40余位。
时代在进步,文学永远跟时代同步前进。
文学湘军在新时代,必将付出更大的努力,汲取时代的雨露阳光,融入自我的血液骨骼之中,创作出更多无愧于伟大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记者 陈薇)
■链接
新时期湖南文学获奖概况
茅盾文学奖 莫应丰《将军吟》、古华《芙蓉镇》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叶蔚林《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孙健忠《甜甜的刺莓》、水运宪《祸起萧墙》、谭谈《山道弯弯》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周立波《湘江一夜》、叶蔚林《蓝蓝的木兰溪》、韩少功《西望茅草地》《飞过蓝天》、古华《爬满青藤的木屋》、蔡测海《远去的伐木声》、刘舰平《船过青浪滩》、彭见明《那山 那人 那狗》、何立伟《白色鸟》
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彭见明《玩古》、唐浩明《杨度》
鲁迅文学奖 田耳《一个人张灯结彩》、欧阳友权《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王跃文《漫水》、纪红建《乡村国是》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孙健忠《留在记忆里的故事》《醉乡》《倾斜的湘西》、石太瑞《石哨》《鹰之歌》《恋歌四重唱》《唱给故乡》、蔡测海《刻在记忆的石壁上》《远处的伐木声》《麝香》《母船》、颜家文《种在屋檐上的瓜秧》《悲歌一曲》、吴雪恼《姊妹仨》、贺晓彤《美丽的丑小鸭》《爱的折磨》、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汪承栋《雪原小云雀》、隆振彪《青山无语》、彭世贵《七月的阳光》、肖仁福《萧声曼》、龙长吟《民族文学学论纲》、向本贵《苍山如海》《这方水土》、彭学明《散文方阵彭学明卷》、张兴平《发现里耶》、黄爱平《黄爱平诗选》、龙宁英《逐梦——湘西扶贫纪事》
全国儿童文学奖 肖育轩《乱世少年》、庞敏《淡淡的白梅》、汤素兰《小朵朵与半个巫婆》《笨狼的故事》《奇迹花园》、皮朝晖《面包狼》、邓湘子《像风一样奔跑》、牧铃《影子行动》、李少白《蒲公英嫁女儿》、周静《一千朵跳跃的花蕾》